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父亲是一束光,照亮我的人生之路”
本报记者 张晓燕
    宝鸡市中医医院退休副主任医师郝慧兰手捧父亲的照片

    郝梦龄的革命烈士证书

  一生家国梦无悔赤子心
  86岁的郝慧兰是宝鸡市中医医院一名退休副主任医师,她满头银发,个头不高,脸上总是带着和善慈爱的微笑,周围很少有人知道她是抗战英烈郝梦龄的小女儿。郝梦龄是抗日战争中我国牺牲的第一位军长,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郝梦龄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记者见到郝慧兰时,她微笑着拿出父亲郝梦龄戎装英武、目光坚定的照片,她说:“父亲牺牲时我才两岁,真的不记得了,很多事都是听妈妈和大姐告诉我的。”她一辈子救死扶伤,从来没有对别人说过父亲是郝梦龄,但她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我的父亲短暂的一生满怀家国梦和赤子心,他严格的家教和家风,就是一束明亮的光,照亮着我的人生之路,让我们一定要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郝慧兰用手抚摸着照片,沉静的目光中流露着对父亲的崇敬,放照片的桌子上有一个美丽的花环,那是她献给英雄父亲的永不凋谢的花环。她拿出一本抗日英烈书籍,里面收录有母亲剧仞秋写的《回忆我的丈夫郝梦龄将军》,还有其他几篇回忆文章。
  时间回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的郝梦龄三次请求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以死报国。10月12日到16日,敌我双方在忻口西北、南怀化东北204高地上展开争夺战,阵地一昼夜间易手达13次。忻口战役最惨烈的时候,一个小时就牺牲一个团,最后仅剩下一百多人,郝梦龄带头向敌人的阵地冲过去。日军溃退,以猛烈火力掩护逃跑。
  在冲到距离日军不到200米时,郝梦龄身中数十弹壮烈殉国,年仅39岁。
  当年10月24日,郝梦龄的灵柩由太原运至武汉,10000多市民自发为他送葬。将军以身许国,浩气长存!他在阵地上写的《与妻书》被刊载在报纸上,军民争相阅读,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士气。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称赞郝梦龄等抗日英烈是中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
  怀中方寸心只为报家国
  郝慧兰虽然已经86岁,耳朵有点儿背,但她说话的声音很清晰。她说,父亲郝梦龄一共有五个孩子,三男两女,其中最小的弟弟郝荫森早早夭折,正常长大的两个女儿分别是姐姐郝慧英与她,两个儿子分别是郝荫槐与郝荫楠。
  郝梦龄将军生前不用私人、不置房产,也没有积蓄,一家人住的房子都是租来的。他生前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常说“天下之本在家”“利在一身勿谋,而谋利在天下”,他常给子女讲岳飞、文天祥的故事,位卑未敢忘忧国,让他们长大后要报效国家。他壮烈殉国后,家中失去了经济来源,妻子和子女在武汉生活艰难,孩子们沿街叫卖水果、卖茶水,赚取生活费与学费。虽然生活清苦,但母亲对几个孩子的要求仍然十分严厉,经常说父亲要求他们要诚实做人、谦和处世、葆真求善。
  新中国成立后,郝家四个孩子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都上了大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郝慧英毕业后成了人民教师。郝荫槐大学毕业后放弃留在城里的机会,到云南东川的一处矿场支援祖国边疆建设,他从来不以烈士子女的身份自居,工作生活从不要求特殊照顾,最终因为常年下井而感染肺病,39岁不幸去世。郝荫楠医科大学毕业后,先是在武汉同济医院工作,之后支援祖国三线城市建设,到湖北十堰市参与了同济医学院分院的建设,成为著名的医生。
  郝慧兰在部队学医,后来上了军医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陕西,后来成为宝鸡市中医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一生兢兢业业,从来不提自己是烈士之后,更不向组织伸手要待遇。
  “父亲对我们做人做事的要求,我时刻都记在心里,而且同样要求我的三个女儿,要求她们也要诚实谦逊,努力上进。”
  生是一团火但求无愧心
  将军之女、英烈之后,郝慧兰从来没有在这个光环下生活。她说:“是新中国给了我们健康成长的环境,我们就要全心全意建设我们的国家。”她不仅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家人这样做。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郝慧兰的丈夫王恭珏以军医身份入朝参战,郝慧兰当时已经入伍,也强烈要求随部队入朝,但由于部队的统一调配未能如愿。1974年,她和丈夫先后转业来到宝鸡,当时她的三个女儿还小,她常常由于为病人看病耽误回家给孩子做饭,经常是刚回到家,科室一个电话她又赶回医院。郝慧兰几十年来只对女儿们讲过一次关于她们姥爷的英雄事迹,并且要求她们努力上进、勤谨自强。女儿们从小就懂得自立,而且刚过十六岁,她们都申请去了宝鸡周边县区的农村上山下乡。
  郝慧兰夫妇都是中医医院医疗技术的中坚力量。郝慧兰和宝鸡市中心医院的医生曾组成医疗队,去全市各县区农村治病。他们每到一个县区就驻扎一两个月,为当地患有甲状腺肿大的患者做手术。那时候农村的医疗条件很差,而医疗队则给农民解除病痛带去希望。他们下乡治病风雨无阻,从来不收农民送来的东西,而且都是自己生火做饭,不给当地群众增添任何麻烦。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全国的医院都抽调医生前去支援,王恭珏主动要求去唐山救灾。回来后,上级分给宝鸡市中医医院22名地震中受伤的人员,他们就在中医医院门口临时搭建的医疗防震棚中为伤员进行全面治疗。1983年王恭珏不幸病故,当时郝慧兰48岁,她一个人默默肩负起全家的重担,从来没有耽误过一天工作。退休后,她被中医医院返聘,一直干到68岁才离开工作岗位。
  生是一团火,但求无愧心。良好的家风传承使郝梦龄的后代都处世谦和,葆真求善。虽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但他们都怀揣一颗报国心,全心全意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贡献。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