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从龙泉巷到十八孔桥
本报记者巨侃
    引渭渠经龙泉广场流过群众路

    十八孔桥全貌

  宝鸡有山有水,孕育出敦仁堡、龙泉巷这些地名。敦仁堡内的敦仁堡小学已创立百余年,其“好书立仁敦仁尔雅”的校风至今传承;龙泉巷出泉水,汩汩涌泉,过去长期供应宝鸡老车站、中山东路一带居民用水,龙泉巷也曾是个商业旺市。而行至龙泉巷拐弯的引渭渠,则把这两个宝鸡老地标相连,一路溢满市井味道。
  一
  拣个暖冬日,记者步行走了从市区龙泉巷到十八孔桥这条线路。出发点在引渭渠的老城北折点,即引渭路到群众路的出口,渠下面的路口有个“小地标”长源饭庄,算是个比较老的店了。
  引渭渠从西关那边过来,一路向东,走到这里开始稍往北拐。记者跟着碧绿的渠水沿渠岸绿化带走到龙泉广场,看渠水经过岸边假山,又小拐一下,钻进群众路下隐藏的涵洞,穿过马路,来到路东瓦场街的一侧。
  上至假山顶观景平台,此处有一造型考究的井名曰“龙井”,井中泉水甚是清冽,并有金鱼几尾。据附近一老者说,泉水用暗管引自摩天院路半崖之泉口,汇聚龙井中,又从假山罅隙流入引渭渠内,常年不绝。
  龙泉来历相传与金台观张三丰有关,龙泉甘美清澄,旱涝不息,过去曾常年供应宝鸡老火车站、中山东路、瓦场街居民用水,附近单位的老人都能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手拿牌子排队接水的情景。
  因有龙泉,就有了龙泉巷、龙首、龙嘴巷、龙尾这些老宝鸡地名。龙泉巷这个地名以前在宝鸡名气很大,但不少人不知道在哪,还有人误以为老龙泉中学门前的那条巷叫龙泉巷。其实不然,龙泉中学那条巷叫“群建巷”,龙泉巷即现今的群众路,从老车站到军分区这一段。
  现在的宝鸡人不解:群众路明明是条大马路,咋会是条“巷”?其实解放前,从北边陇县、千阳进宝鸡城区,走的赵南坝(地名,位置在柳沟村的一组、二组),即从军分区半山上过来和摩天院路连接,摩天院路几十年前还叫四马路,然后从四马路进城。龙泉巷这一带过去是个热闹的粮市,“金陵川,粮贩子,上来下去呛面子。”说的就是上世纪40年代,南来北往的粮贩子手推肩挑,来龙泉巷赶集卖粮的辛苦场景。
  据一些“老宝鸡”回忆,那时龙泉巷是一条不封闭的能够并行两辆马车的巷道,有大小商行数十家之多,贸易品种有青海的大青盐,宁夏的天然碱,汉中及四川广元的红茶、砖茶和大米,张家川的粉条、粉面,平凉的甘草、芍药等药材,还兼顾代销、代管、代寻脚力等服务性业务。巷子从早到晚车水马龙,热闹非常。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龙泉巷才改名为群众路。此后,群众路渐渐取代摩天院路成为一条城区主干道。
  二
  过群众路走进对面瓦场街岔口,沿渠岸继续往前走。路右首依次经过永兴巷口、东仁新城西口、瓦场街和建华巷,这些地方都是宝鸡的老地标、老符号,现在依然是人烟阜盛。且行且看,目之所及,左边小桥流水,弯弯绕绕,右边烟火街巷,市井繁华,加之曲径通幽,粉墙灰瓦,朱门小户,推扉见水,一路徐行,好似走进了苏州水乡!
  这个瓦场街,旧社会大批河南人逃荒来宝居此,他们驻扎在敦仁堡周围的城壕边,靠捏瓦烧砖烧石灰维持生计,日久形成了瓦场街的繁荣。敦仁堡过去有土城墙,还有东西两个城门,堡内多居住本地人,清末宝鸡进士王绳武也是敦仁堡人,还创设了倡导“敦仁尔雅”校风的敦仁堡小学。但瓦场街和敦仁堡经旧城拆迁改造后,如今已看不到旧时模样。改造后的敦仁堡老城现在叫“东仁新城”,高楼林立,从永兴巷东边一直延伸到十八孔桥西边。“老宝鸡”曾上过的敦仁堡小学现在叫“东仁堡小学”,几年前从湖北巷搬到了瓦场街。
  只有150多米长的建华巷,是从瓦场街向北延伸出来的一条辅道,过去这也是一处外来人聚集的村落,现在还保留着一些老厂、老楼。建华巷的一排居民楼后面,紧挨着引渭渠,有的住家户开个后门,马上就能闹中取静。
  三
  出建华巷,过建华巷与新华路交叉口,沿着引渭渠渠道继续东行约1公里,就到了金陵飞渡——宝鸡金陵河十八孔桥渡槽。
  十八孔桥是宝鸡现存的著名老地标,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桥长248米,东西横跨金陵河上。最壮观的是由18个拱形桥洞支撑起宽11米、深3.5米的引水渡槽,渡槽两边设有窄窄的人行道供人过往。“老宝鸡”都知道这是一个把渭河渠水高悬的奇妙而伟大的工程,是一个真正的“人工悬河”。
  站在桥心举目四望,有高峻耸立之危,有上下俯仰之喜。桥上渠水湍湍,桥下河水潺潺,金陵河南去投渭水,城市风貌收入眼底。
  据敦仁堡老居民讲,在工程建设初期,这段金陵河两岸的河滩上人欢马叫。白天,满河滩的人叮叮当当开石头、凿石头。在大部分人家还是晚上点着煤油灯照明的年代,灯光并不很明亮的工地就如同现在的音乐喷泉一样吸引着他们。砌桥墩是工地上最热闹的时候,一块块料石,一车车砂浆,用“手动葫芦”吊上去。在摇摆的小红旗和急促的哨声中,桥墩一天比一天高起来,记忆中远远看那桥墩有高耸入云的感觉……
  不少“老宝鸡”回忆:十八孔桥下更多的是儿时的欢乐,一年四季只要有空就去玩,没有玩够的时候。桥东边的蟠龙塬有一处地方,土壤呈暗红色称为“胶泥”,挖下来用金陵河水拌成一团,再拍成薄厚合适的泥坯,在阴凉处让阵阵凉风吹得半干,用小刀子刻成手枪、宝刀、小汽车……
  桥西离摩天院不远,经常有羊骨头倒在半山坡,在那翻寻羊拐,然后在金陵河里洗刷得白白净净,就成了女同学爱不释手的玩具……
  过十八孔桥东端就到了蟠龙塬下,渠水行至一个叫敦仁堡新村的地方又转而南折,沿蟠龙山麓至金星村,再转向东进。从过桥到大拐弯,这一段渠路渐渐摆脱了闹市区的喧嚣,变得鸟语花香起来。
  回顾所走路线,从龙泉巷到引渭渠大转弯,地势起起伏伏,上上下下,一路看山看水看人烟,更看变迁。这一路基本涵盖了老宝鸡的一些市井风貌,也是城市旅游、网红打卡之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