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卉
近日,我市女作家魏晓婷的长篇小说《酒镇》正在筹拍影视剧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文坛热议不断。借着这股热劲,我们走进省作协会员、市作协理事魏晓婷的文学世界。
练就扎实基本功
还未俯身创作《酒镇》的2016年之前,魏晓婷在宝鸡文坛已是“亭亭玉立晚风前,一片清芬透碧天”。在凤翔乡镇工作的十几年,她用积累的丰富素材,不仅完成了中篇小说《一枝红杏》《水中花》《山中月》,还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散文、小说三百余篇。尤其是2015年,她连续出版了散文集《绝处风景》和长篇小说《伤城》。
40余万字的《伤城》是陕西文学基金会的资助项目,在魏晓婷细腻流畅的文笔下,这部演绎人间真情的现实主义小说,获得了吴克敬、朱鸿、冯积岐、李广汉等省内十余位专家学者的认可。这位来自基层的女作家以扎实的写作功底,赢得了文学前辈的赞不绝口,而魏晓婷听见的却是对自己作品的建议和期许。她像小学生一般,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专家开出的“药方”。
寻访神秘老字号
《伤城》的成功经验,使魏晓婷手中的笔没有停下来。一个周末,魏晓婷随手翻阅《凤翔县志》,映入眼帘的是民国时期柳林铺以及周边镇街上的老字号烧酒作坊。她生于斯长于斯,关于酒的概念早已不知不觉融在了血脉骨子里。昌顺振、兴盛生、复兴生……上百户的老字号老烧锅名号,密密麻麻排了几大页,带着时代的印记,散发着神秘的经年色彩,陡然激起了作家的灵感和情怀。
关于柳林镇柳林铺这条老街的童年记忆,在魏晓婷的脑海涌动起来,所有与这块故土有关的点滴浪花一波波荡漾开去,她感受到一股强烈的震撼——“酒镇、酒镇……我要写《酒镇》”,魏晓婷至今也忘不了那一刻坚定的决心。
寻访那些老烧锅的后人,花了魏晓婷大半精力,但仅凭这些耄耋老人碎片化的回忆,再现当年的荣耀与盛景真是难上加难。她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寻访,满怀希望出门去,披星戴月归家来,有时寻回来好故事,兴奋得一夜无眠。一月月、一年年,她的素材本记满了一个又一个,越是深入,她越对老祖先的智慧和功业钦佩不已。
四载酿得“酒镇”香
“踩曲怎么和秦腔戏唱和到一起?酒海是怎么发明的?酒海的破洞怎么能用牛粪糊得住?每破解一个疑问,另一个疑问就会随之而来。”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魏晓婷都惊讶自己怎么有那么大的兴趣。就这样,一条曾经遍布老烧锅的老铺舍、老街道,以及相关联的东西就这样用文字缝连补缀了出来。
在魏晓婷细致周到的描述中,熟悉的“铺上”老街在小说《酒镇》里重新热闹了起来,《酒镇》里的人都要去这条“铺上”老街沽酒赶集……十几稿改过,几度春去秋来,又一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问世了。
读过《酒镇》的人都说,他们看到了赤膊劳作的先祖,闻到了老窖幽幽飘逸的酒香……书里流淌着的每一句乡间俚语、曾听说过每一个并不完整的传奇故事,还有关于酿酒工艺、酒文化展演等内容,都是作家以满腔赤子之情担负起的使命与责任。
魏晓婷出色地让《酒镇》为家乡代言。家乡凤翔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乃至宝鸡厚重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都将随着《酒镇》香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