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副 刊
第04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我与东湖的不了情
灯谜擂台
一碗人间烟火
背着锅盔馍馍去上学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与东湖的不了情
◎杨青峰
凤翔东湖素有“中国北方园林明珠”之美誉,又由于是苏轼初仕凤翔所疏浚,遐迩闻名。我从小就向往着能去东湖一睹风姿,瞻拜这位历史文化名人。
1961年5月,在彪角中学读书的我,参加了凤翔“三好学生”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抽空去了东湖。记忆中,那时的湖面也不过家乡三四个涝池那么大。几棵干枝枯柳站在岸边,一个亭子孤零零地泡在水中央,据说那是“会景堂”,旁边有苏轼的“洗砚亭”遗址。湖面上漂浮着残枝碎叶,死水微澜,空气中时而有腥臭味飘来。湖的一边是青堂瓦舍的苏公祠,大门紧闭,一片萧瑟景象。偶尔有一两个行人走过,这与传说中的东湖似乎差得太远,令人遗憾。那些年,人们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闲钱去修复改造景观。虽然这样,这里依然笼罩着一代文化巨人苏轼的荣光,熠熠生辉。
1984年6月,我与市文化馆的民俗专家李晨,一起去凤翔调查了解群众文化开展情况。县文化馆一名同志(现供职西安某高校的著名教授赵丛仓),陪同我们去了东湖。他一路饶有兴味地讲解了当年苏轼开凿东湖的故事,以及留下的许多传说,介绍了“苏公祠”“喜雨亭”“凌虚台”等遗址的来历。这次看到的东湖,园内道路略有整修,岸边“左公柳”随风飘拂,“断桥亭”倒映湖面,水面上冒出丛丛荷叶,几朵红花点缀其上。“苏公祠”“一览亭”“洗砚亭”等恢复开放。几只小舟系在靠岸处,供游人玩乐。显然,东湖昔日模样已经大有改观,为游客创造了游览观光的条件。我和李晨高兴地驾起小舟在湖中逍遥了一圈,领略了东湖的风光。
我们觉得国家还得投资恢复修葺东湖,但负责人李文德似有难言之隐,说一句藏半句,与他兴致勃勃为我们介绍东湖历史的表情判若两样。与他耐心交谈中,他才不大情愿地说出,东湖院内驻有文化、文物、教育、水产、园林等所属部门,这些部门各自为政,互相掣肘,没有办法将这一名胜古迹很好地加以保护,更谈不上进一步整合利用这一宝贵资源,造福凤翔。回宝鸡后,我写了一篇《东湖荡舟记》的散文,发表在《宝鸡日报》,另有一篇《凌虚台小记》散文,发表在河南《知识与决策报》,意在传递一个讯息,告诉人们东湖已经恢复开放,比以前好得多了,值得一看,值得游玩。
与此同时,经过再三思考,我以《凤翔东湖的管理亟待加强》为题写了一篇报道,发表在1984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上。内容大致是:“十年动乱中,凤翔东湖的古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近几年来,国家拨款三十八万多元,重修了‘君子亭’、‘春风亭’、‘会景堂’、‘来凤轩’等古建筑,并整修道路,衬砌堤岸,栽植花木,使这座古园林焕发了青春,成为人们休憩、游玩的好地方。然而,由于多头管理,这座园林保护工作做得很差。东湖名义上由园林管理所管理,实际上内湖却由水产工作站管理;园内的古建筑‘苏公祠’则由文化局所属的四个单位管理。园林内乱占乱建现象很严重。更令人惋惜的是,湖水都是从城内流来的污水(原水源被堵,河床被占)。湖水肮脏,腥臭难闻。古建筑‘一览亭’下,一些群众挖坑取土,严重威胁这一建筑的安全。”
这是当时东湖面临的真实情况。《人民日报》刊发了这一文章之后,引起凤翔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做了大量改进工作。1984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陕西省凤翔县计划委员会”的文章,题目是《将对凤翔东湖进行全面整理》。内容称:“你报10月25日第七版刊登读者来信,呼吁对凤翔东湖加强管理,这个要求是正确的。为此,我委准备将原管理机构改为‘凤翔东湖管理处’和‘凤翔东湖文管所’,按编制配齐人员,更好地发挥管理机构的作用。并决定对凤翔东湖进行全面整修:在园内乱占乱建的驻进单位限期退出;在‘一览亭’下挖坑取土的立即停止,并要夯土加固;引凤凰泉清水注入东湖,把城内污水排放城外。对东湖整修所需资金,除国家投资外,鼓励单位和个人资助。凡赞助数额较大者,可书名立碑,记载表扬。”
此后,凤翔县按照上述回复对东湖管理机构作了调整和加强,明确了管理职能,逐步加大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实施,使东湖面貌大为改观。1985年重修素有盛名的东大门,恢复绘有“东湖八景”的山门牌坊。重新恢复修建“聚览亭”“沧浪桥”,对“春风亭”“断桥亭”“喜雨亭”“凌虚台”“望苏亭”等古建逐步装饰更新。新建“东湖碑林”,收集展出苏轼在凤翔时的书画遗作以及诗词歌赋,增加东湖的文化魅力。疏浚外湖面积,使湖面扩大到57600多平方米,亭台楼阁等景点恢复发展到30多处。湖内种植莲花,岸边增栽柳树,整修拓宽路面。1990年和2002年,凤翔举办了两次全国性苏轼文化研讨会,纪念这位文化大师,弘扬苏轼文化,使东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06年,在北门建起占地3000平方米的苏轼文化休闲广场。2008年,东湖被陕西省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之真正成为绽放在关中大地乃至北方园林中熠熠闪光的一颗明珠,成为纪念和发扬苏轼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2018年修建起东湖南门广场以及相应的系列建筑,美轮美奂,气势恢宏,苏轼高大伟岸的雕像儒雅潇洒,器宇轩昂,巍然挺立,眺望南山,似在告知天下,今日之东湖旧貌换新颜,婀娜多姿,妩媚动人,湖内桥、亭、堂、榭一应俱全,而且布局完整,精巧雅致。东湖成为一处集历史、风景、文物、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北方历史性园林而熠熠生辉。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