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市场监督管理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宝鸡文物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本市新闻·广告
标题导航
|
四川文物组团亮相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近2米长的算盘干啥用?
驻村干部画笔下的乡村振兴
神奇的人民路
非遗文化体验乐了八方游客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四川文物组团亮相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土司遗珍”正在布展中
本报讯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绵阳市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武报恩寺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土司遗珍——四川明代平武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将于12月13日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展。
平武土司所在地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处边陲,界在氐羌,是“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区的典型,也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与冲突的地带。平武土司的历史开端于南宋末年,历元、明、清、民国至新中国,存在时间近800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承袭时间最长的汉族土司之一,在我国土司制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它们留下了包括土司家族墓地、衙署遗址、报恩寺等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共同解读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土司遗产系统,体现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
本次展览将集中展出平武明代土司王玺家族墓与薛继贤夫妇墓出土的精品文物226件(组),在时间上属明代(1368—1644年),内容涵盖了日常用器、起居陈设、冠服华佩等,全方位体现了明代平武土司雍容别致的生活,还原了明代丧葬习俗和生死观念,更见证了因俗而治的土司制度在我国古代中央与少数民族问题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据了解,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3月8日。
本报记者于虹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