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蜀道从此成通途
——宝成铁路建设往事
    一列火车沿宝成线穿越秦岭(资料图)

    成都小学生欢送首趟开往北京的列车(资料图)

    扫码阅读“宝鸡日报大型全媒体采访行动——行走西秦大地重温百年党史”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祝嘉
  又是一个明媚的冬日,伴着金色的朝阳和清脆的鸟鸣,6063次列车缓缓驶离宝鸡火车站。窗外,楼房和树木加速倒退,顷刻间,列车已驶出喧闹的市区,驶向静谧的秦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来暑往间,这趟列车已在宝成线上运行了一个甲子。宝成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952年7月1日破土动工,1956年7月12日全线接轨,1958年1月1日正式通车,从此,“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变成了通途。
  开天辟地
  新中国成立前,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就曾先后筹建同(大同)成(成都)铁路、天(天水)成(成都)铁路,但几次勘探后都未动工。新中国成立后,专家在勘测比较后,选定宝鸡至成都的铁路线路。1952年7月1日,宝成铁路从成都端破土动工,一项开天辟地的筑路工程徐徐拉开大幕。
  宝成铁路要翻越秦岭山脉,其中,从杨家湾车站到秦岭大隧道,直线距离只有6公里,但落差却达680米,这意味着每公里要抬升113米,而当时火车通行的最大坡度为每公里抬升30米。为满足火车通行需求,设计建设者采用迂回的方法,按3个马蹄形和1个螺旋形,将这段铁路延展至27公里,从而形成著名的“观音山展线”。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宝成铁路全长668公里,其中,隧道304条,总延展长度84公里,桥梁1001座,总延展长度28公里,隧道桥梁合计延展长度超过全长的六分之一。修建观音山车站,需炸平4个山头,施工中,挖药室29个,装炸药143吨,爆破后,扬弃石方9.86万立方米,松动石方1.98万立方米,向山沟抛掷石方1.47万立方米,节约投资78.83万元,缩短工期6个月。修建青石崖车站时,在3个山头挖药室36个,装炸药334吨,爆破扬弃石方8万多立方米,松动和填入石方18万多立方米,节约投资67.5万元,缩短工期4个月。修建宝成铁路需打穿上百座大山、填平数百道深谷,据计算,仅炸山平沟的土石方就有6000多万立方米,按高宽各1米算,长度足以绕地球赤道一周半。
  虽然当时作业环境极其恶劣、工程设备极其落后,但数十万筑路大军硬是用汗水和鲜血建起了一条“钢铁栈道”。1956年7月12日,宝成铁路南北两端于甘肃省徽县黄沙河桥成功接轨,比计划时间提前13个月建成。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全线通车典礼在成都火车站举行,近5万名成都市民盛大集会、热烈庆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贺龙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出席并剪彩。他动情地说:“同志们,朋友们,宝成铁路今天正式通车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又一次伟大的胜利!”
  战天斗地
  “最近这里工作很紧张,到处都是冒着风雪劳动的人。发电机、卷扬机、混凝土搅拌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吼声,震荡山谷。”这是作家杜鹏程的小说《夜走灵官峡》里的场景。那些“冒着风雪劳动的人”,就是战天斗地的宝成铁路建设者。
  1955年秋,杜鹏程来到宝成铁路建设工地采访。他与建设者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耳闻目睹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一次,杜鹏程采访筑路模范郭金升,握手时,发现郭金升的手心、手指有许多小黑点。询问得知,郭金升曾赴朝鲜作战,在拆卸定时炸弹时,引信在手中爆炸,铁屑钻进了肉里,天长日久变成了小黑点。郭金升说:“一握铁锤,铁屑扎得肉疼。不过,我习惯了,能忍住,可以修路。”听到这里,杜鹏程泪花闪烁。当晚,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道:“会写诗的朋友们,来歌颂劳动人民的双手吧。这许许多多的手上写着我们祖国的全部历史!”
  尽管任务异常艰巨、条件异常简陋,但宝成铁路建设者们仍喊出“大干苦干,艰苦创业,奉献宝成,尽快通车”的口号,他们住帐篷、喝凉水、啃冷馍,不分严寒酷暑,无惧雨打风吹,夜以继日地用钢钎、铁锤和炸药开辟路基和隧道。在观音山车站建设中,共产党员刘云和负责全部29个药室的装药、试验、检查,他把各种炸药放在水里泡、放在阳光下晒,甚至放进嘴里尝,以熟悉不同炸药的特性,确保爆破工作万无一失。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后,刘云和累到昏倒,最终,他在工地医院的病床上听到了隆隆的爆破声。
  宝成铁路修建期间,中共陕西省委发出号召,宝成铁路所经县、市、区,乃至全省人民,大力支援修建宝成铁路。一时间,宝鸡群众纷纷加入运输队伍,将木材、燃料、粮油、肉蛋、车辆等物资送到工地,与广大建设者共同谱写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史诗。
  感天动地
  1981年3月,时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的杜鹏程在兰州参加笔会后,和夫人张文彬经宝鸡返回西安途中,路过凤县灵官峡时触景生情,当即作诗一首:“有幸又作故道行,灵官险峡觅旧踪。凝目当年鏖战处,犹闻劈山机声隆。长桥飞渡连天堑,铁龙疾驰贯秦岭。筑路健儿今安在,青峰着意记英雄。”这首诗也被镌刻在凤县灵官峡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的墙壁上。2018年,宝成铁路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同年,凤县利用宝成铁路改线废弃的铁路隧道遗址,打造了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结合实景雕塑,再现了杜鹏程笔下宝成铁路建设的场景,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热火朝天的筑路工地,不由得为宝成铁路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响彻山谷的爆破声、机械声、凿击声虽已远去,筑路者留下的精神却历久弥新。宝成铁路建成后,大批建设者留在当地,他们的子女接班成为铁路养护员,虽然生活清苦,但他们无怨无悔,如父辈一样与山河为伴,把青春和热血洒在宝成线上。1981年8月,秦岭连降暴雨,嘉陵江水猛涨,淹过宝成铁路灵官峡段路基,养护员们不顾安危昼夜奋战,最终抢通了铁路。如今,又一批宝成人成长起来,他们听着老一辈的事迹、循着老一辈的足迹,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为宝成铁路打下时代烙印。
  宝成线上,动人的故事还在继续。近年来,铁路部门对在宝成线上运行了60多年的6063次列车加以改造,在维持最低票价1元的基础上,设置“惠农车厢”,装扮“通学座位”,开办“科普讲堂”,使之成为方便宝成铁路沿线群众出行和生活的公益“小慢车”。不仅如此,经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报道后,“小慢车”变身“网红车”,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专程前来打卡。“十三五”期间,6063次列车累计开行5820趟,运送旅客496.3万人次;“十四五”期间,6063次列车将持续发挥公益作用,为改善群众生活、推进乡村振兴助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