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城管之窗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文化
第07版:要 闻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无怨无悔的青春之歌
蜀道从此成通途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无怨无悔的青春之歌
祝嘉
从秦地到蜀地,自古道阻且长。曹操在《秋胡行》中感慨:“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李白在《蜀道难》中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世纪50年代,随着宝成铁路建成投用,千年蜀道终于变成通途。
2011年3月,我曾去宝成铁路观音山车站采访。彼时,市区早已春意盎然,没想到,观音山上仍然白雪皑皑。踩着没过脚面的积雪,环视车站所处的秦岭,深沉、凝重,令人生畏。
这是怎样一个艰苦的环境呀,难以想象,铁路养护人员竟数十年如一日地在这里工作生活;更难想象,铁路建设者竟靠着一双手在这里凿出了一条“钢铁栈道”。
宝成铁路的修建,创造了中国铁路修建史上多项“之最”和“第一”:宝成铁路是中国最早的电气化铁路,观音山展线是中国干线铁路中坡度最大的线路,观音山车站爆破是中国铁路修建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大爆破,成立了中国第一支机械作业队伍,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机械操作工人,诞生了中国第一批电力机车女司机……
这些创举的背后,离不开无数像“成渝”“宝成”父母那样的“开山工”。为了修建宝成铁路,他们告别年迈的父母、抛下年幼的孩子,从五湖四海聚集过来,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寒夜中,那岩壁上锵锵的凿击声,就是他们甘于奉献、无怨无悔的青春之歌。
如今,这首歌依然传唱,在杜鹏程《夜走灵官峡》的文字里,在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的展厅里,在6063次公益“小慢车”的车厢里,在每一个有感于宝成故事的人心里。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