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民政专刊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宝鸡文物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鸾翔凤翥笔随心
市艺术剧院亮相央视《中国考古大会》参与录制五期节目
建起社火博物馆
宝鸡画家绘出百米秦岭长卷
宝鸡的地名文化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鸾翔凤翥笔随心
——张永红的书法艺术
李晓峰
张永红教授在提笔练字之余,兴趣所至,其实在诵读诗书上。不只故纸堆,对新的时尚的文艺潮流,他都敏感并且有自己的独到分辨。即使现在,他博览的群书中,专业书籍也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他的作品,无论书画还是篆刻,那浓厚迷人的书卷气,是观者欣赏而且享受的。
永红是自带正气的重情重义之人,给工作室取名“白水小筑”,意为老家白水的小卒子,为兵前拱,忠于故土。白水有仓颉庙,有文字证据可考的历史能追溯到东汉。也许因为这样的文脉,永红对字的尊重从心到形。握管时,凝神提气,两臂不藏不掖,面色不拘不骄,手随人走,真情尽露,令观者心绪酣畅如见庖丁上场,牛不牛已在其次,重点是沉浸在墨香淋漓的艺术享受中。
永红在杨凌上中学,从大学开始至现在一直生活在宝鸡。这里是秦国故都、神农故里、青铜器之乡,最早记录“中国”一词的地方。石鼓山、青铜器博物院等名胜,离日常的永红只有几百步之遥,那么他也算得近水楼台之利,他的作品便自然如有神助,愈来愈见不同凡响。书、画、印并驾齐驱,日益散发出属于他自己的美学气韵,勾勒与形成着某种令人感动的深远境界。他用高古、诡拙、天赋灵动又十足接地气的艺术语言,描述着新时代人们心灵的诉求、渴盼、契合。这性情高贵的表达,不仅具形具象,而且入心入髓——书法是耐读的,画品是高置的,篆刻更是直呈大家气象。诚如欧阳江河所说:“书法绝不是漂亮的笔画组装在一起就是好字,而是合适的、恰当的、贴切的书写元素生长在一起、建构在一起,形成微妙的呼应、形成生命的共同体。那样一种贴切、合适、恰到好处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永红自幼即乐于习字,从不需外人监督,对书、画、印之事的喜欢,实乃天趣天成。他作品的不涩、不媚、不流俗,大概也源于此。这一点,即便让圈外人去评论,也有轻松、愉悦的感受,领略到创作者绝好的学养与亲和力,而丝毫无入侵感很强的狂怪与支离。特别对实用功能业已退化的书法来说,这并非无足轻重,相反尤显得可贵。当然永红遨游墨海数十载,追古采今,自成心得,他的理论功底与实践创见,不仅存在于他近年间行世的多部专著中,相信也一定渗透在了他高远纯正的艺术追求里,以及必将声名远播于未来的艺术人生里。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