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慷慨殉国
本报记者 于虹

  蟠龙文化公园的东北侧有一尊雕像,下面写着“慷慨殉国”,雕刻的人物是明末将领袁应泰(见左图)。
  袁应泰的家在凤翔袁家场,其祖父袁锐,例赠兵部右侍郎,其父亲袁饷。明万历二十三年袁应泰中进士,任河北临漳县知县。当时河北洪水泛滥,他动员民工筑长堤四十余里,以防漳水泛滥。调任河南后,看到这里因为大旱,百姓流离失所。爱民如子的袁应泰下决心将广济渠的引水口往上游移,在沁水出山口的南侧凿山开洞,通过隔山取水的方法直接引沁河水入广济渠。为把这项巨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好,袁应泰呕心沥血,督促施工。山洞的山石坚硬,开凿十分困难,为激励工匠们施工,袁应泰捐出了自己3年的所有官俸用于施工。在他的带动下,河内各地乡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力支援修渠建设,历时3年才打通建成了长40余丈、宽8丈的引水石洞,灌溉田亩万顷,方圆数百里的县都受益。
  后来袁应泰升工部主事。他认真办事,将领空饷的数百名公职人员全部淘汰。当时山东遭灾,他设粥厂救济灾民,动员他们修城墙,疏浚城河,使灾民都有饭吃有活干;又将额外税收银数万两全部用来赈济灾民。为此,户部弹劾他擅自动用官库银、粮,于是他请辞回家。
  1618年,袁应泰恢复官职,以按察使的身份在永平(今河北卢龙)负责军事。1620年,袁应泰为兵部右侍郎兼巡抚,经略辽东。天启元年三月,后金军队来攻沈阳,袁应泰放太河水入护城河,壕沟内排列大炮,严阵以待。可是对方攻势猛烈,袁应泰率领的明军力难拒敌,最终城池被攻下。袁应泰佩上御赐尚方剑和经略大印,在城楼上上吊自尽,属下官兵看到他的尸体后纷纷痛哭流涕,最终放火烧了城楼。
  袁应泰面对国家危难,以身殉职,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