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美德
晓理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现水玲载誉归来,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迎接,人们用一声声祝贺、一束束鲜花表达着对现水玲的敬意。这份祝贺与敬意是广大父老乡亲对孝老爱亲模范现水玲的真诚褒奖,是人们弘扬孝老爱亲美德的自然流露。孝老爱亲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全社会大力弘扬这种美德,让世间更多一份温馨与美好。
  26年前,刚满月的现水玲被岐山县蔡家坡镇四原村鱼龙组的李麦英抱养。李麦英有3个儿子,大儿子身体残疾行动不便,三儿子患有语言障碍,只有二儿子尚能干农活、打零工,李麦英就将现水玲给二儿子做了养女,一家人生活非常艰辛。天性乐观的现水玲没有觉得日子苦,从小就十分懂事的她,帮忙照顾着这个家庭。后来,养父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十来岁的现水玲,就担负起家里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家务活,洗衣做饭、下地干活样样在行。2009年,年迈的奶奶被查出患咽喉癌,自此卧床不起。14岁的现水玲每天按时给奶奶喂饭喂水、端屎端尿,每隔几小时给奶奶翻翻身,每隔一两天给奶奶擦洗身子、换上干净被褥。2015年,奶奶过世。现水玲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坚强地操持着这个家。现水玲说:“长辈把我拉扯大,我就该为他们尽孝……”
  多年来,现水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质朴的话语,用浸入骨髓的善良和担当在西秦大地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人间大爱之歌。这次她喜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实至名归,是全社会对现水玲孝老爱亲美德的认可与肯定,是在一个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弘扬美德,传递正能量。
  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人人都孝老爱亲,社会就会更美好……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说:“敬老爱贤,应该应该。”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老年人为社会发展和家庭子女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所以,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美德,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