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3版:副 刊
第04版:专题·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
胃比心更靠近故乡
红木柜
扁担:挑起生活的希望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胃比心更靠近故乡
◎秋子红
在外地生活久了,就会想念家乡的味道,于是时常会碰到打着“正宗岐山臊子面”招牌的面馆,结果兴冲冲进去,要一碗面,却清汤寡水,怎么也吃不出老家岐山臊子面那种酸辣香醇的味道来。
我在平凉打工时,常去一家名叫“老桥头岐山臊子面”的面馆吃饭。记得头一次去,服务员端上桌一大碗臊子面,红艳艳的一层油花上,漂着黄黄的鸡蛋饼、黄花菜,绿绿的蒜苗漂菜和几片黑木耳点缀其间,看着的确很勾人食欲。尝一口,一股酸香味直往鼻孔里钻,细细的面条又柔韧又筋道。一口气,吃完满满一大碗面,就连汤水也喝个精光。吃过一碗好像还不过瘾,又叫了一小碗,风卷残云,这才抚着胀鼓鼓的肚腹出了门。
后来常去他家吃饭,与面馆的小老板熟了,一打问,他果然是正经八百的岐山故郡乡党。他来平凉开面馆有十来年了,别的食材可以在当地采买,唯有醋是地道的家乡醋。他每隔一段时间开车回老家看望父母,返回时定要拉几大桶父母真米实曲酿的农家醋。醋是臊子面的灵魂,难怪那些外地人开的岐山臊子面馆,即便是名字冠以“正宗”二字,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岐山臊子面的地道味道来。
人的记忆就像神秘的密码,它不仅记录着故乡的轮廓、亲人的面容和往事的影子,更将故乡五谷的气息、食物的醇香,储存在你的舌尖和味蕾上,成为你一日三餐的习惯和对食物的特殊痴好,任凭日月流转、山长水阔,却总难改变它。
关中人天生吃面的肚子,任凭南北大餐天下美味佳肴摆在面前,却总感不抵一碗平平常常的故乡面。在关中各地面食中,以故乡周原岐山的岐山臊子面最为闻名,有“神来之食”的美誉,据说流传至今已有3000多年之久。传说商朝末年,周部族在周原筑室建郭,不断发展壮大,文王姬昌有次率军作战,行至渭水河畔,见一蛟龙在此兴妖作怪,祸害百姓。文王一声令下,军士万箭齐发,射杀了蛟龙。为犒劳全军将士,文王下令抬回蛟龙,剁成肉丁燣成臊子,在大锅里烹调成汤,文王亲自掌勺,众军士只吃面不喝汤,回到大锅里的汤汁反复添加臊子佐料,因而全军将士都吃到了这种酸香味美的臊子面。自此,这种汤浓面稀的臊子面食用风俗,便在周原大地流传了下来。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据专家考证,岐山臊子面其实是周代“馂馀”之礼的衍化形式,是周代尸祭制度的重要环节,即先敬神灵祖灵,剩下的才轮到君卿,最后才是平民。故乡岐山是周王朝的肇基之地,周公姬旦在此制礼作乐,开华夏礼制文明之先声,礼仪文化亘古保留在周原百姓的一饮一啄里。小时候,家里每逢吃臊子面,第一碗面,父母必是打发我们端到门前去“泼汤”,然后端回来,恭恭敬敬献在堂屋正中爷爷奶奶的灵牌前。如果年节上走亲戚,父母必嘱咐,坐席吃臊子面时,老者长辈坐上席,小孩坐下席,长辈动筷子前,小孩万万不能动筷子。这些规矩规程,父母常称之为“礼数”。周礼写在史书,是中华文明之本,流落在民间,大概就是父母所说的这些“礼数”。
岐山臊子面讲究酸辣香、煎稀汪、薄筋光,胡萝卜底菜,油炸豆腐,黄花菜、蒜苗漂菜,黑木耳,一片片切成菱形的薄鸡蛋饼,再加上酸香诱人的肉臊子,油汪汪一碗臊子面,让人胃口大开。
小时候,家里粮食歉,只有过年或是家里来了亲戚才能吃上一顿臊子面,父母吩咐去地里拔草或者去坡坎上拾点柴火,就是不愿去。这时父母便喊:狗娃,快去,晌午你舅婆来呀,咱吃臊子面!父母这话音还没落下,我便提着草笼一溜烟出了门。那时候,我总以为,世上的幸福就是一碗碗油汪汪的臊子面。若是逢着村里有人家过红事白事,大门口,新盘的锅灶下,一团红红的炭火被鼓风机呜呜呜吹得往灶膛外喷吐着火焰,灶膛上,一口黑老锅里臊子面汤翻滚着油汪汪的红浪,一股股酸辣辣的香味儿,整个村庄都能闻到,一碗碗臊子面,吃得一个村庄上千口人个个油脸放光,满心欣悦!
做臊子面是故乡女人们的基本功。据说,在故乡岐山农村,一座村庄里,只有那些命运多舛的女人,才会调出一锅锅酸辣香让人叹服的臊子面汤,好像她们把一生品尝过的酸甜苦辣辛酸艰难,都融进一锅汤里!如果闺女要出嫁,做母亲的除了千叮咛万嘱咐,少不了教闺女做一手拿手的臊子面:娃啊,以后就是人家的人了,做不好臊子面,往后怎样做人?儿女要出远门去闯荡,行李箱里,一定少不了一壶父母酿的农家醋,几罐头瓶母亲燣的肉臊子。还不忘叮咛一句:娃啊,以后想家了,就给自个儿做一顿岐山臊子面!
常年在外漂泊,我算悟到了这个理:胃其实比心更靠近故乡。只有胃里有了故乡的美食,心里装下的,才会是整个故乡!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