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王从生,87岁,7107厂原厂长:
为航天事业奉献青春
本报记者麻雪

  有人说:“凤县=奉献。”因为上世纪60年代,在凤县的山沟里,前身为067基地的红光沟航天六院开始建设,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航天人,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067基地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远程火箭发动机、我国第一台姿态控制发动机等多个“航天第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位于宝鸡的7107厂也是同一时期在凤县建厂,后来同属067基地。7107厂的老厂长王从生,如今已年近九旬,依然精神矍铄,保持着科研人员的风采。
  王从生回忆说:“1968年8月,我在北京接到来凤县的任务,就一个人背了一个简单的包,拿着一张火车票来了。我觉得被分配到‘三线’,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那年,王从生34岁,是哈工大毕业又具备工作经验的知识分子。当时,7107厂正在建设,别说住的条件异常艰苦,就连吃饭都成问题。
  没吃的,怎么办呢?大家就想各种办法,有同事下河抓螃蟹;有同事去北京出差,捎回糕干粉、糖等。“我们年轻人去山里挖野菜。记得有一种叫‘崖蒜’的植物,长在山崖边,很难采摘,但是吃起来很香。”王从生说,“我们用好不容易挖来的崖蒜,和着从供销社买来的粉条,一起做成包子,特别好吃。”
  建设中的7107厂没有生产任务,但是大家不愿意“吃闲饭”,都要为国防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1978年,他们向上级单位申请任务,开始生产。
  王从生讲述了两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听说北京的厂子生产长征三号甲火箭的产品,7107厂也申请生产任务,不仅接任务,还要与北京的厂子比赛。结果,7107厂胜出了,这是大家在喝稀饭、吃野菜的艰苦环境下取得的荣誉,每个人都备受鼓舞。
  1981年,凤县三岔河发洪水,厂区附近道路全部冲断,医院也被冲毁,新产品送不出去。他们向上级单位汇报后,在河滩点了一堆火作为信号,用直升机运走了产品,接走了两名临产的女职工。看到新产品和同事被安全送出,大家才放心地继续埋头苦干。
  王从生动情地说,2019年,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2020年,被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7月23日,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航天精神文化区开园,这里诞生的传奇永不褪色,这里蕴藏的精神历久弥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