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
庞洁是我的学生,在大学时代她就以“因痛而思”为笔名享誉校园。然而,当年的我并不深信“因痛而思”会一直写下去,直到数年后,庞洁发来她解读《诗经》的文稿,请我“批评指正”。
我这些年来一直在中文系主讲专业必修课程“先秦文学史”,《诗经》自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庞洁的这本《孤意与深情:〈诗经〉初见》显然不同于我熟稔的高头讲章式的学术论著,亦不同于我多年沉浸其中的典雅博奥的古代典籍,这对于我是一种全然新鲜的阅读快感。
在《诗经》这样崇高的典籍面前,作为文学研究者的庞洁是谦卑而深怀敬畏的,书名中的“初见”应是她的真实态度;然而,作为诗人的庞洁又是相当自信和感性的,“孤意”与“深情”两个关键词就透露出她一如既往的那份傲气。孤独是人人都会经历的生命体验,但只有伟大诗人的伟大孤独,才能成就一骑绝尘的伟大诗篇,是为“孤意”;“深情”是人人都渴望获得与珍藏的生命体验,但只有拂去满身尘埃回归澄澈本心,才能酿成一往情深的醇厚。这本书成为作者仰望哲人的“孤意”与诗人的“深情”的阶段性“成果”。
书中解读了《桃夭》等32首诗,在解读过程中,又延伸出相关题材的数首诗篇,足见这些年庞洁读书之用心与用力。我想到,庞洁多年前用过的笔名“因痛而思”,也是可以借用来评价她这部解《诗》之作的。
首先是诗人独有的“痛”。《诗经》固然有欢悦的篇章,但“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往小里说,个人的苦难往往是诗歌创作最强大的动力。在中国,有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有韩愈的“不平则鸣”说、白居易的“诗人薄命”说,有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这样看来,诗意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忧伤。说到这里,我忍不住引一段庞洁解读《柏舟》的文字: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诗人乘着柏舟,在湍急的河中漂泊,无所依傍,但内心并不随波逐流,此诗一开始的情志便是沉郁的。历史上著名的咏怀诗,如阮籍《咏怀》组诗中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灼灼西颓日,余光照我衣”,开篇也都是貌似闲淡,实则沉痛。到了为后世所引用最多的“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则是“感情到了抛物线的最高点”,一直到末句,“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其忧思依然难平……
后世的咏怀诗,多吟咏抒发诗人抱负情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追求。宣泄情志、发发牢骚很简单,难的是虽忧愤犹克制。诗词中对痛苦的克制,反而会加深情感的重量。
庞洁并不满足停留于此,她进一步从“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的句子,联想到了屈原因执着而产生的强烈痛苦,她甚至将《柏舟》尝试着改写成略带“骚体”的味道:
泛彼柏舟兮,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兮,如有隐忧。微我无酒兮,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兮,不可以茹。亦有兄弟兮,不可以据。薄言往愬兮,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兮,不可转也。我心匪席兮,不可卷也。威仪棣棣兮,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兮,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兮,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兮,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兮,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兮,如匪澣衣。静言思之兮,不能奋飞。
我惊叹于庞洁在解诗的同时,依然随性地挥洒着她作为诗人的禀赋,我更欣赏她能够不局限于“小我”的痛苦,而自然地生发出“大我”的崇高:
多了一个“兮”,就变成了邶国的《离骚》,楚风“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的味道就出来了。《柏舟》中的无名诗人是先于屈原的第一个独唱的诗魂,与屈子一样,他视赤子人格为人生信条。他们是丰姿卓绝的诗人,是高洁不屈的志士,也是彻底的孤独者。这正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是的,诗人的“痛”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小我”的自怨自艾、自怜自惜,她从中解读出了博大而崇高的诗人情怀。然则庞洁又是善解人意的,一味的崇高与伟大只会拉开普通人与诗的距离,让人真的以为诗意总在够不着的远方,而《诗经》又在更远的远方……庞洁的细腻与慧心同样会体现在她亲切的絮叨中,还是通过这首《柏舟》,她会问出每个人都想问的问题:“而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善待我们的痛苦与孤独?”
我想,当读者翻开此书,都会从庞洁的文字里寻觅到或是熨帖内心,或是发人深省的回答,那是“因痛”而给出她“思”的答案。她对于《诗经》的思,对于诗人之“痛”的思,有着不同寻常的表述途径,我很佩服她游刃有余地打通古今、打通中西甚至打通不同艺术门类的解读路径。这无疑让我们的阅读体验更为丰富、更为愉悦,也让当下的我们在品读两千多年前的诗篇时,减弱了时空的距离与障碍,因为庞洁引导着我们在《汝坟》中读懂“留守妻子”的寂寞,在《凯风》中看到“巨婴”的肤浅,在《女曰鸡鸣》篇的末尾,她俏皮地告诉我们:“在我看来,‘宜言饮酒,与子偕老’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浪漫绵长。亲,今晚回家不如我们小酌一杯吧……”
读到这样的文字,是不是你也会和我一样,忍不住会心一笑呢?
庞洁有在崇高与浅近、旁征博引与娓娓道来、幽默俏皮与犀利峻切的不同风格中切换自如的能力。我深信,生活给予庞洁的一切,都会转化成她敏锐的诗思,滋养她纯粹的诗心,温润她绵长的诗意,亦丰厚她的诗与解读诗的文字。
(作者系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著作二十余部,担任央视《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