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交通运输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老物件里的“西府味儿”
“脸谱粉本”画脸艺人的“箱底宝”
“剪纸花谱”剪纸能人的老“样子”
“年画古版”百年手艺的“见证者”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年画古版”百年手艺的“见证者”
本报记者张琼
明代凤翔木版年画古版“雄鹰镇宅”局部
凤翔木版年画“雄鹰镇宅”
在凤翔木版年画第二十代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邰立平家中,珍藏着一块明代古版“雄鹰镇宅”“锦上添花”,甚为珍贵,是邰立平家的传家宝。这块古版曾登上央视荧屏,我国著名木器鉴定专家张德祥鉴定其说:“从木材糟朽程度看,应该是明末清初的一个版。”
按照《凤翔县志》记载,在明正德二年,凤翔南小里邰氏家族就有了木版年画工艺。凤翔邰氏年画约有五百年历史,二十代人、五百年传承着木版年画技艺,这块古版就是邰氏年画历史悠久的一个实物证明。这块版约半人高,有正反两面,正面是“雄鹰镇宅”,有雄鹰和牡丹图案,背面是“锦上添花”,刻有锦鸡和牡丹花。邰立平介绍:“这是我们家祖传的唯一老版,是我们家最早的一块版,一直从明代传到了我们这一代。”
细观这块老版印出来的年画,依然清晰而生动,线条刚劲有力,鹰的羽毛栩栩如生,甚至连鹰爪上的皮肤褶皱也层层可见,鹰的眼神犀利、气势轩昂,颇有威仪。反面有两只锦鸡,在牡丹花丛中一上一下似在相互“说话”,很有动感。两张年画,透露着邰氏年画简明质朴、生动大方的文化韵味。
这张古版可谓历经波折,过去,为保护这块古版,邰立平的父亲用报纸把它糊起来,混到楼板里保存了下来。为何要保护下这块古版呢?邰立平介绍,整块的版在木版年画里叫作“大画身”,这块版就是邰家木版年画里的“大画身”,印的时候,得两个人抬着印。此外,这块版上的图案“雄鹰镇宅”“锦上添花”,寄存着父辈对后辈传承者的殷切希望,故而倍显珍贵。
“刻版是木版年画的根,而刻版贵在严谨。”爷爷邰世勤叮嘱的这句话,邰立平一直铭记在心。邰立平回忆,六岁时,自己就趴在爷爷的桌旁,看爷爷刻版,帮爷爷吹掉刻刀下的木屑。九岁时,爷爷让邰立平学磨刻刀,天天磨刻刀很枯燥。有一次,趁着爷爷出门离开的一会儿工夫,急于学艺的邰立平就在版上学着刻,刻了几刀后刻坏了,爷爷回来看见了,严厉地训斥了孙儿。爷爷对邰立平说:“咱们这个年画主要是刻版,刻版是咱们的根本,刻版最主要是严谨,不下功夫绝对干不好,如果没有严谨的态度,就刻不好版。”这件事让邰立平清楚认识到了刻版的重要性和严谨性,并在以后的刻版过程中,践行着爷爷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叮嘱。
1978年以后,父亲着手恢复木版年画的刻版工作,直到去世那一年,还完成了最后一块版“钟馗”的刻制工作。匠人精神代代相传,邰立平继续从事木版年画刻版工作,从1978年至今,邰立平和父亲恢复古版415套,包括套色版算下来刻了2500多块版,邰立平用实际行动回答了父辈的期望。如果把凤翔木版年画这门技艺,比作明代古版上的那只雄鹰,那么,这只雄鹰被邰氏后人守护得更加茁壮有神。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