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万象影刊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凤县8个镇划为革命老根据地
宝鸡国学院揭牌
小小讲解员“走红”张载祠
小人书引来小读者
古人宝鸡行沉醉秋色里
唐人刘祎之麟游听蝉鸣
宋人苏轼扶风观山影
清人林则徐凤县赏明月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宋人苏轼扶风观山影
毛丽娜张珂骞
“水落见山石,尘高昏市楼。”北宋文学家苏轼这句诗,描写的是扶风县城南飞凤山的秋日秀丽景色。正值初秋,笔者前往扶风,感受诗词里让人沉醉的美景。
这个飞凤山的远爱亭和苏轼大有渊源。据记载,北宋时,诗人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途经扶风,见县城以南飞凤山山势起伏,湋水缭绕,景色秀丽,顿感赏心悦目。苏轼随即诗兴大发,赞道:“远望若可爱,朱栏碧瓦沟,聊为一驻足,且慰百回头。水落见山石,尘高昏市楼;临风莫长啸,遗涕浩难收。”赞赏飞凤山之余,苏轼还亲书“远爱亭”三字于山亭之上,后遂名其亭远爱亭,以纪念苏公,飞凤山也因此闻名天下。
初秋时节,笔者一行来到扶风,虽是草木茂盛,蝉鸣四起,可县城南山处白雾笼罩青山,河面泛起粼粼波光,俨然一幅诗情画意之景,如此醉人美景难怪苏轼当年为此地写下佳作。
飞凤山地处湋水之南,峭壁悬崖,一峰孤耸,两翼如飞,形如飞凤。其地南瞻终南太白之秀,北瞩乔山周原之姿,湋水流经山下,飞凤山头低尾高,犹如凤凰低首饮水。山上古柏参天,翠竹挺拔,浓荫铺道,曲径回环。古时候,山上有爱晚亭、苏轼祠、乡贤祠等古建,雕梁画栋,朱栏碧瓦,游览此山,如在画中游,美曰“飞凤拱秀”,是著名的“扶风八景”之首!
飞凤山遗址位于老县城南侧飞凤山上,有仰韶、商周、秦汉文化遗迹和遗物,山的东侧发现有不少西周墓葬,出土有青铜礼器、兵器和卜骨等。
在《历代名人咏宝鸡诗书鉴赏》中,笔者看到了一首元人的诗作《远爱亭》:“溪南一带列千家,高下楼台傍水斜。天阔乱鸿横晚照,烟轻百鸟戏晴沙。波光莹澈涵山影,秋色澄清鉴物华。僧倚上方云绕槛,市声昏晓自喧哗。”描绘的也是飞凤山秋季的美景,可见古人对扶风秋日山景的喜爱。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