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传承好家风奋斗新时代
王李琳
  我的母亲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陈仓区西部山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姥爷既是党员又是生产队长,姥姥也是精壮劳力,母亲的童年是在生产队度过的。当全队的人在姥爷带领下为丰收而欢呼时,母亲提着自己拾满麦穗的篮子也为挣到几个工分而欢喜,“勤劳之家”便是乡亲们对姥爷家的赞誉。
  母亲是极其勤劳和善良的人,和父亲结婚后,她在村小学当民办教师,除了要为我们姊妹三个做饭、洗衣、辅导功课外,还要用心教好班里几十个学生的文化课。家里、学校的事让母亲忙得起早贪黑,非常辛苦。当时村里还没有通上自来水,必须到渭河边的水井挑水,每次母亲都是凌晨四点多起床去挑水,因为去晚了,挑水的人多,水就浑浊了。母亲每次一连挑十余担水,不仅装满自家水缸,还帮行动不便的邻居家老人把水缸装满。每当回忆起这个,我都很惭愧,因为母亲从起床到挑完水,我们都浑然不知,起床洗漱后,看到的是母亲端来香喷喷的早餐,乐呵呵地陪我们一起吃完,然后一起去学校。
  放学后,母亲急忙回家给我们做好饭菜,她常常还会带着她班里的后进生来家里补习。当我们一起吃完饭写作业时,母亲便开始劈柴。等我们三个都睡了,母亲又开始备课……就这样,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亲付出了很多,日子也过得很红火,我们家在全村是最早买电视机、缝纫机、录音机和自行车的。母亲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深深影响着我。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现在也到了不惑之年,但在工作之余,我便缠着母亲让她给我讲过去的故事。比如母亲的舅爷爷被国民党抓去当文书,他痛恨国民党的暴行,誓死不从,最后惨遭杀害的故事;再比如太奶奶的两个儿子因为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太奶奶哭瞎了眼睛,她宁愿忍受土匪的毒打,也不肯透露乡亲们藏身地的故事……这些家族故事都通过历史的长河传递给我无尽的力量,成为奋斗的源泉。这便是西山人忠诚、勇敢、勤劳、善良的家风、乡风和民风,它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不懈奋斗。有的走出大山,求学创业,在工作中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扎根故乡,成为致富带头人,为振兴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送来好政策,在西部大开发、突破西山的基础上,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消灭了绝对贫困,我们走在了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依托好项目,因地制宜发展苹果、花椒、柴胡特色种植产业,使家乡人富了起来。家乡的路宽了,楼高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我们离乡村振兴更近了,乡亲们的笑更甜了……放眼今天的美好生活,这无一不是一辈又一辈的家乡人传承和奋斗的结果。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继续传承好家风,奋斗在美好的新时代!
  (作者系陈仓区委党校干部)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