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卉
她是一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多次在征文比赛中获奖,自己的论文也在全国中小学论文(课件)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她是一位作家,作品常见于《中国家庭报》《教师报》《参花》等报刊,还出版了散文集《快乐是简单的》。在处理协会的日常工作时,她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她以一颗平常却纯粹的文学心,默默地写出一个真诚的自己,感动并激励着周围的人——她就是太白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江丽。
学习进修的意外收获
1996年7月,师范学院毕业的张江丽刚刚二十岁,她回到了家乡太白,在桃川镇灵丹庙中心小学当起了一名语文教师。在同事们看来,这位新来的年轻人很爱学习,爱上进,对自己要求很高,而张江丽也的确如此。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她利用暑假时间去西安教育学院,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函授课程。教授们在讲台上孜孜不倦地讲解着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台下的她听得津津有味。文学能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从那时起,张江丽萌生了当作家的念头,在与教授们更深入的文学话题探讨中,她还决定写一部反映教师生活的作品。
随着网络的普及,她开始在博客上发表文章,不久便有了一批粉丝追更。白天,她要给孩子们讲课,只有到了晚上才能静下来写作,她经常一写就到了半夜,为思路不畅而煎熬,也为酣畅淋漓而激动。太白县冬天的寒冷深入骨头,屋内蜂窝煤炉发出红红的火焰,温暖而明亮。炉子旁的张江丽奋笔疾书,她将一天中的感动记录下来,变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张老师日记》。就这样,她在两三年的时间中,积累了近十万字的素材。
教学之余的全心投入
2016年9月,张江丽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去贫困地区支教。她当时并未意识到,这个决定将对她的文学之路产生巨大影响。“去高龙支教,是我主动要求的,不后悔。”每当说起这段经历,张江丽都很感慨。鹦鸽镇的高龙小学地处太白县偏远地区,虽然离县城的家仅有70公里,但往返一次却需要三四个小时,坐车很不方便,当时她孩子还小,爱人工作任务也重,家里老人因病常年需要照顾。面对这样的情形,张江丽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前往,因为她想起自己少时求学的不易,她想让更多偏远山区的孩子受到充足的教育,她要担起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
去高龙支教,张江丽一待就是两年,这所寄宿制学校学生不多,但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之外,她给朝夕相处的孩子们推荐阅读书籍,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她把孩子们当自己的孩子般关爱,给他们买零食、衣服,鼓励他们树立自己的梦想。她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分享读书感悟,这不仅令孩子们学习兴趣大增,也让自己与文学更加亲密。业余时间,她除了阅读名著和名人传记外,又拿起了笔开始写作。她写高龙的青山绿水,写诗意烂漫的红叶,写漫步雪世界的遐思……在她笔下,冬天里的“瑟瑟发抖”和夏天里无处不在的臭虫都变得趣味盎然。写作让她忘掉了生活中的艰苦,也让她的生活变得充实而美好。
教师是一个由责任和良知决定的职业,张江丽付出心血,也收获累累硕果——她的散文随笔集《快乐是简单的》终于在2019年公开出版了,书中满是她对孩子们的关爱与牵挂、对生活的一片真情。
为人着想的默默奉献
许多文友都说,张江丽就像太白的山茱萸花,春天静静开放,装扮着家乡,到了秋季,又会将满山的红色珍珠,奉献给家乡。的确,张江丽是美的使者,她总能在生活中发现美、书写美、分享美。不仅是她笔下的山水树木,还有她磊落豁达的人生境界。大家推选她担任县作协副主席,她推辞不过,开始了事无巨细的奉献“模式”。
在文学杂志《太白文艺》和网络平台《慢城文苑》的编辑工作中,她为完成文友们的愿望,从来不怕周折麻烦,多方约稿、组稿,精心编辑、美化,将县作家协会办成了太白文学爱好者的心灵家园,大家在这里提高写作水平,分享生活感悟,其乐融融。近日,太白县作协发起向洛南灾区捐款的义举,张江丽不仅带头献出一份爱心,还主动承担起接收核对款项的工作,她一边在文苑群对捐款的文友表示感谢,一边认真地核对着接续的帖子与账款。她的手机发出阵阵急促的提示音,短短一周时间内就筹集善款8400元!她激动地表示,这是文学的力量,让大家扶危解难,心存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