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日常叙事(组诗)
◎何小龙

  何小龙:60后,中国作协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新诗委员会主任,平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供职于平凉日报社。散文、散文诗、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草堂》《诗歌月刊》《诗林》《中国诗歌》《中国诗人》等国内外百余家刊物。出版文集11部,4部荣获甘肃黄河文学奖、平凉市崆峒文艺奖、崆峒泾河文艺奖,创作长篇小说《纸魂》等2部。 
 
曲江记
这是从岁月深处流来的曲江
在江边,我遇到白居易的时候
他已变成一尊铜像
我只能从诗人写曲江的几句诗里
揣摩一番他游览曲江时的心绪
江滩跌水处,石头大如牛
水中列石,不知唐代哪位皇帝
和贵妃走过
如今,游客踩石而行
或驻足拍照,那些说陕西话的美女
如果穿上古代裙裾
个个都会是选入宫廷里的妖娆女子
我打量曲江的眼神有些恍惚
石间有红色鱼群游动
这水就是一幅画了
翠柳间有黄鹂啼鸣
这柳树就是一首唐诗了
我此次来西安,是来看病的
而曲江恩赐于我的一江滴翠春色
是世界上最好的
安神宁心之药
甘沟村
以河命名,是否意味着
一个村庄对于河流的感恩
会在岁月里,得以永恒延续
河水早已断流,但麦子继续在生长
然后举起炊烟,让上苍聆听到村庄
持久而坚强的心跳
只是伴随麦子一茬一茬的生长历程
不论时代怎么变化,农民付出的艰辛
永远不会被省略——
取代牲口的拖拉机
没能省略古老沉重的碌碡
继续拉着它一圈一圈碾场
摊开的麦子照样要承受骨肉分离的痛苦
如同一个怀孕的女人,必要经受
分娩的阵痛
身穿现代服装的农民,省略不了
祖先戴过的草帽,手中的木耙、木杈
他们现在进行的每一个劳动环节
都是对一种古老农耕方式的重温
汗滴无法省略苦涩
双手也省略不掉厚厚的老茧
一支古老的歌谣,就这样
被父老乡亲以敬畏天地的虔诚
在甘沟河边演绎、传唱
弥漫麦香的歌谣,每一次聆听
都让我心弦震荡
我触摸到另一条大河的源头
它是黄土地永不枯竭的恩情
是维系芸芸众生的脐带
一只瓷碗捧在手上,也会让我感触到
大地母亲乳房的温度
残柳的幸福
一定是,这一湖碧水的柔情
给了它持久的滋润
它才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眷恋
它生命的一半,不知
朽于何时
剩下的一半凹陷处,也已
布满时间之蚁的噬痕
我不会为它的苍老和伤残之躯哀叹
在漫长岁月里
它与湖演绎的浪漫爱情
让我心生羡慕
我敢说:不管谁,只要他的生命里
有这样一个
不断为他提供爱之水源的伴侣
不论遭遇多么大的困苦
他也会对春天
葆有向往的热情
随着生命冬季的来临
我坚守的健康阵地
被突如其来的疾病攻打
旧伤又添新痛
而迎风飘动的白发
多像生命城堡向时间
举起的降旗
与战争、车祸和疫情带来的灾难相比
这点小恙似乎算不了什么
但它对身体某个器官的入侵
却埋下令人不安的隐患
被疾病刀锋划破的心情
需要慢慢愈合
谁也无法阻挡
自然法则对每一个生命安排的归宿
随着生命冬季的来临
我会感觉越来越冷
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衣
也不能抵御,衰老、疾病
可能还有孤独带来的寒意
在一场秋雨中穿行
扯线的雨水,加大时间
对我白发和皱纹的冲刷力度
打一把伞,只是象征性的抵挡
我又能挡住什么
每一滴雨,都如一颗子弹
击中中年的破绽
将生命的裂口越撕越大
山塬以水土流失的方式
替我说出无奈和疼痛
泥色河水里裹挟的
是它的血,它的肉
我无法遏制生命走向衰老的速度
日历越撕越少
是在暗喻年华的土层越来越薄
忽然理解了临河而立的孔子
为何会哀叹:“逝者如斯夫”
但叹息是没有用的
对于庄稼,雨水也是一种乳汁
那么,就把生命中残剩的土壤
好好珍惜利用
在它沦为尘埃,被时间带走前
继续耕耘它,多长出一茬收成
收获一份欣慰
晚霞
这残剩的阳光
我发现它的美
我发现它美的时候
却要失去它了
有人说,别忧伤
明天,太阳还会带来新的阳光
我说,明天的阳光
和今天的阳光是不同的
修剪
三月中旬。一场沙尘暴转身刚走
人们蒙尘的心情
正需要柳色安抚,我却看见
一些人动用刀具
将街边许多柳树刚刚萌芽的生机砍掉
使高高在上的电缆
高压线所占据的位置不被挤占
在城市,这些扎根于水泥缝隙中的树木
因一次次被截肢
长得多么扭曲、矮小
我时常通过这季节的日历
查看大自然的消息
但当它们用布满刀痕的绿荫梳理着
我的心情
我又多么愧疚,从这伤痕累累的春色里
我触摸到一棵树
无法被赞歌遮掩的疼痛
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头顶
也都高悬着一根根无形的高压线
迫于它们的威力
你像行道树活在被限定的空间
久而久之,你也就习惯于忍耐和妥协
并学会自行用理智之剪
把不合规矩的欲望枝柯修剪
澄明的山野
饱满硕大的太阳落入南部关山
当缠绕山巅的霞色褪尽,暮色漫来
渐渐地,夜幕笼罩了大地
城市已远,河流以西的村庄
被零星的灯光,几声狗吠
带入漆黑的寂静
这时,我们涉河步入东边的山野
拂面的晚风里弥漫
青草湿漉漉的气息
天地一片澄明,虫鸣闪烁
星星密语,月亮游弋云中
大片洋芋花开出月下荷花的韵致
夜色锁不住麦浪金黄的光泽
萤火虫用露珠洗亮各自的灯盏
不仅仅是为自己照亮
我看见,许多夜行的昆虫
走在一条由水晶铺设的回家路上
不会迷路
新丝路的文学重镇 大关中的人文担当
2021 年7月21日
辛丑年六月十二
第154 期 5版扫描二维码下载“掌上宝鸡”,
查看更多精彩!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