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人们对乡村旅游的热情已不仅仅是看一看、玩一玩,而是有着多元化的期待,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恰好顺应了这种期待,成为当下最热门的发展模式。
近几年,我市各地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不断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不少新产业、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一入夏,太白县咀头镇白云村便热闹起来,游客不断涌入,这个地处秦岭腹地的小山村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走进白云村,潺潺溪水,葱郁树木,古朴民居,让人享受到乡村的宁静和恬美。
素有“白云生处有人家”之称的白云村,由于村容村貌的改善和特色种植业的发展,让这里的乡村旅游渐入佳境,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在当地就业,满怀热情地建设自己的家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融合发展的美好景象在这里成为现实。昔日贫困的白云村不但彻底脱贫,而且华丽转身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3万元。
与白云村同在一个镇的七里川村,也在走一条农旅结合的新路子。他们积极探索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以“田园花海、世外七里”为主题,依托驿站文化、客栈文化和农耕文化,盘活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目前,七里川村已经建成鲁冰花客栈、鲁冰花海产业园,种植花卉300多亩,去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万元。
“我市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农业文化丰富,农旅融合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以及广阔的前景。”市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一村一品科科长高瑾瑜说,十几年前,我市农业与旅游业就开始了互动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农家乐、观光农业,到当前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以及创意农业,现在开始迈入乡村综合体和田园综合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农旅融合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
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近日,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一下子成了“网红村”。走进村子可以见到一幅幅生动传神、逸趣横生的墙体画,特别是举着火炬的“猪小北”形象,亲切可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槐北村党支部书记张凌云说,我们村的主导产业是生猪养殖,“猪小北”是村子的吉祥物,也将成为村子农特产品的统一品牌。我们要让“猪小北”成为聚集人气、带动产业的一个引爆点。
走进千阳县张家塬镇双庙塬村,家家户户院墙上都有3D壁画,苹果主题公园、百亩月季公园、菊花园、樱花路、荷花池等,成为“花海田园摄影地”。据村干部介绍,他们围绕“花海围园、果蔬飘香、多彩双庙”目标,增添更多“网红气质”,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渭滨区瞄准“都市中的田园,田园里的都市”定位,发展壮大现代都市农业,形成了以石鼓现代农业园、神农农耕体验区、高家特色产业带、晁峪田园综合体为代表的“四大产业板块”,培育出蒲公英、红玫瑰、赤松茸、葡萄、大樱桃“渭滨五宝”为代表的乡村振兴“五大特色产业”,嵌入都市旅游产业链,精心打造出六条旅游线路,丰富都市旅游圈,提升旅游人气。
金台区金河镇陵辉村的油菜花海、凤翔区范家寨镇的万亩苹果花海、凤县双石铺镇的花椒采摘体验节、眉县的猕猴桃采摘节、麟游县的槐花节、太白县桃川镇的山茱萸赏花节……我市各地紧紧围绕“产业打底、旅游增收”的思路,因地制宜,大力推动“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家变商家”,促进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新景象。
整合资源振兴乡村
这两年,一份“宝鸡市西山农旅融合示范区发展规划书”,激发了西山建委干部们的工作热情。如何让西部山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农特产与现代农业发挥出巨大潜力,打造西山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不断推进“西山板块”高质量发展,成为每一位干部心里想的事、手里干的事。
据西山建委农旅融合中心负责人李昭阳介绍,西山农旅发展以“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区域管理”六大理念为指引,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形成乡村旅游连片优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前,确定将12个村创建为首批农旅融合示范村。
据了解,农旅融合是在尊重农业产业功能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将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的建立与推广相结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其典型模式包括:家庭农场+农事体验、农业景观+观光旅游、农业庄园+休闲度假、乡土风情+民俗旅游、美丽乡村+健康养生。
“除了好风景,还要好体验。”白云村党支部书记齐永丽道出了该村成功的经验。她说,乡村旅游并不是简单地在村子里设置一些雕塑或景观小品就能体现出当地的文化,而是要将可参与性与文化渊源、乡风民俗等相结合,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认知村子的特色魅力。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目前,我市农旅融合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些地方受财力及环境、土地、产权等条件制约,还存在融资难、用地难等瓶颈,投融资体制与发展要求不适应。此外,传统农业生产基地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停车场、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配套设施,以及通信网络、电子商务推介平台等现代设施还不完善,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一些休闲农业观光点规模小、开发水平低、景区特色不明显、不能串点成线,“过夜经济”尚未形成规模。
“农旅融合不是简单地给二者做加法。”市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负责人说,下一步,要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从生产走向生态、生活功能的拓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建立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