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留得煦风暖人间
◎王康
  在眉县中医医院门前广场上,立有一尊大理石的雕像。雕像人物为唐代官员模样,形象清瘦,精神矍铄,儒雅亲切。
  人们不禁要问,这尊雕像人物是谁?为什么会立在中医医院门前呢?
  雕像人物名叫王焘,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55年,是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医药文献大师。今宝鸡眉县人,贞观名臣王珪的曾孙。
  在今眉县常兴镇王家台村,有数通碑石及王氏家谱、族谱记述着有关王焘的故事。
  据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等编撰的纪传体史书《新唐书》记载,王焘生性“至孝”,其母有疾,他衣不解带,煎汤熬药,精心照看,因此接触了许多中医药并产生兴趣,后来他多次随高医游历,问病采药,为他后来在医学方面的贡献打下了基础。王焘以祖荫入仕,在台阁任事二十年,曾有较长时间在弘文馆(当时国家图书馆)供职,接触到了大量医书典籍,在详加阅读鉴别的基础上,他就有了编撰一本弃各家医术之弊聚各家之长且有自己特色、糅入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观点医学书籍的想法。后在他离开台阁出守房陵、大宁、邺郡之时,他一方面清明为官,勤于政事,深得老百姓爱戴,在当时的官场上也“治闻于时”;另一方面,他以几十年间积累的资料和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编撰成了医学典籍《外台秘要》。
  在这部书中,他将“方”与“论”相结合,对病因机理、表现特征先进行叙述,再分类附以处方,对方剂使用的范围、服用注意事项等都一一列举,使得全书“讨绎精明,秩序井然,素为后世所称道”。全书言简意赅、严谨缜密,全面记载了唐中期以前对于各种疾病的研究成果,“上自炎昊,迄于圣唐,括囊遗阙,稽考隐秘,不愧尽心焉”,对于后世在病理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其中疾病的内外因素结合、无病预防有病早治的“医”“养”结合等思想和方法直到现在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外台秘要》中还首次记载了我国在一千多年前,已经能够使用“金针拨障术”做白内障外科手术。这也是我国对于白内障外科治疗的最早记载,对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终的后果和治疗的方法都做了详细记载。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以一首诗歌,艺术地记述了自己晚年患眼疾的情形。他说自己视物呈现“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的状况,于是用药物治疗,以致“案上漫铺龙树论,合中虚贮决明丸”,但是“人间方药应无益”没有效果,于是“争得金篦试刮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结果用了“金针拨障术”后是“金针一拨日当空”,视力恢复,人间清朗。白居易的诗歌让我们了解到“金针拨障术”的治疗效果,而《外台秘要》也让我们从专业医学的角度了解到了诗人的诗句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想象,而是一种艺术化的写实。文学艺术和医学古籍让我们看到了王焘的医学研究在一千多年前绽放出的熠熠光彩。
  留得煦风暖人间,愿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医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观念和文化自信。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