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庆昆
他跳入滚滚激流中救人;
他多年扶持有三个残疾人的弟弟一家;
他私车公用40万公里……
他就是林会军,近年来先后获评宝鸡市“十佳养路工”、宝鸡市农村公路系统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荣登“宝鸡好人榜”“陕西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是什么原因让他有一颗大爱之心?记者进行了采访。
心中有爱渠中勇救落水老人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体现在他的行动上。林会军纵身一跳,诠释了他见义勇为的英雄品格。
林会军是金台区硖石镇林家村的一位普通村民,57岁的他,中等身材,微胖略黑,不善言辞。
2019年8月26日上午9时许,林家村的六旬老人刘香凤,到引渭渠边清洗皮门帘。由于渠边台阶湿滑,老人一不小心掉进了4米多深、水流湍急的引渭渠里。
“赶紧救人啊,有人掉渠里了!”正在村委会大院参加党员大会的林会军突然听到呼喊声,他赶紧和其他村民一起跑向引渭渠边。只见刘香凤正在4米深的渠水中挣扎。见此情景,林会军迅速脱掉上衣和鞋子,一下跃过渠边1米多高的围栏,跳进引渭渠里。此时,距离林会军刚做完心脏手术没几天。
呛了几口水,他迅速浮出水面朝落水老人游去。抓住刘香凤的衣服将她的头托出水面,游向渠边,渠边十分光滑,手无处抓,滚滚的渠水将林会军和老人又往前冲去。之后,林会军几次游近渠边,试图把刘香凤推上渠岸都没有成功。他顿感体力不支,胸闷气短,但始终紧紧抓住落水者没有松手,托着她顺水往下游漂流了100余米。刘香凤被赶来的村民在前方的台阶处抓住,将林会军和她一同救了上来。所幸营救及时,刘香凤身体没有大碍。
林会军上岸后,几乎昏迷,在众人的搀扶下,十多分钟才逐渐缓过劲来。他抱着衣服回到家里,感到全身难受,趴在院子里呕吐了一脸盆渠水。腹部火辣辣的疼,仔细一看,腹部多处划伤。
“他刚做完手术,就不顾自己的身体,跳下去救人,很难得,是个大好人啊!”83岁的村民林克勤说。
爱在传递父母亲是他的榜样
英雄壮举的背后,必定有一种高尚的精神在激励着他。
林会军祖祖辈辈生活的林家村,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引渭渠水自西向东穿村而过。几十年来,村里人先后从渠中救出落水者130多人,其中多数是路过的外地人。为此,林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英雄村”,多数村民都有英雄情结。
在这些救人者中,就有林会军已经去世的父亲林广魁。林会军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两位甘肃人不慎落入村中的引渭渠内,林广魁立即跳入渠中施救。“后来,被救的两人专门从甘肃赶到我家,感谢我父亲的救命之恩。”
林会军兄妹4人,他排行老三。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林会军上到高中一年级就辍学了,在家务农。“父母亲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人,经常教育我们兄妹做人什么时候都要善良,尽量帮助别人。”林会军说,他父亲是给果树剪枝、嫁接的能手,经常给四邻八乡帮忙,从来不收费。“我母亲是一位善良、爱干净的人。”林会军对母亲的记忆非常深刻,“在我印象里,她和周围人的关系处得很好,一辈子都没和村里人吵过架。”
大爱无言常年照顾弟弟一家
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林会军都能冒死相救,对于兄弟姐妹,他更有操不完的心。
林会军的两个姐姐都出嫁在宝鸡周边,二姐家生活情况一般,林会军挂在心上,经常给二姐送钱送物,想办法接济她家的生活。
林会军最放心不下的,是弟弟一家人的生活。他弟弟一家四口人三个残疾,全家享受着政府的低保等相关政策,生活还是拮据。
弟弟找对象成家,都是林会军操心;弟弟家建房子,林会军给准备建材,联系施工队;根据弟弟的情况,给弟弟联系在养路队找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得弟弟全家生活平稳。林会军对弟弟一家的常年帮助,在村里被传为美谈。
“没有林会军,他弟弟一家人的日子就过不下去!”林家村党支部书记林文军说,现在林会军已当了爷爷,自家的事也不少,但他依然操心着弟弟家的生活。
爱岗敬业一心扑在公路养护上
一个人的高尚行为也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2006年,林会军任金台区农村公路发展服务中心硖石养路队队长,负责辖区15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养护工作任务艰巨。
虽说是队长,林会军和养路队员一样,没有编制,依然是村民。他不计较这些,为大家护好路是他最大的追求。为了专心搞好公路养护,他动员亲戚朋友从事养路工作,自己掏钱购置养护工作车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就地取材,仿造和改良拖轮式扫路机、小型清渠铲车等养护设备,减轻了养路工的劳动强度。
把求他办事的人送的钱扔回对方车里、晚上睡在路边阻止超重车辆通行、冒着大雨观察路边山体情况,为了工作,他买的“普桑”私家车13年跑了40万公里……
短短几年时间,在林会军的带领下,金台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从全市后进县区,迈入全市先进县区行列,林会军因此也被上级部门评为2017年全市十佳养路工。
养路护路15年了,林会军对养路工作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多理解。他说:“世上很多事情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养路护路方便了大家通行,就是做好事。一辈子为别人做点好事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