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工业大市的美丽蝶变
——“制造宝鸡”之变初探

  本报记者王怀宇
  在吉利汽车宝鸡生产基地,每隔90秒,一辆吉利博越SUV便组装完成;
  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复核,蝉联“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
  宝鸡石油钢管公司的首盘3000米高合金连续管成功下线,标志着该产品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神舟系列飞船、C919大型客机、万米深潜“奋斗者”号、“嫦娥号”等大国重器都有宝鸡的关键零部件或关键材料;
  ……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财富之源、就业之本、发展之基。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工业发展体系,取得了一系列耀眼成就。如今,宝鸡的工业产品“既可上天,也可入海;既可钻采,也可搭桥”,生产种类和产量持续增加,已覆盖高精度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电器仪表、海工设备等高科技产品,涉及227种重点产品。
  宝鸡作为我省唯一入选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城市,全市工业企业近8000户,从业人员近30万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我市全力推动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正在实现美丽蝶变。
  追赶超越效率更快
  宝鸡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工业重镇,基础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在工业。那么,追赶超越中的宝鸡工业,增强发展后劲的支撑点是什么呢?
  我市确定了汽车及零部件、钛及新材料、烟酒食品、优势装备制造和高端能化五大千亿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以产业龙头带动区域经济资源要素的整合与创新,形成发展合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让一些传统的高耗能企业相继退出,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前几年,陕汽商用车公司只涉及轻卡领域,自从加入了中卡、重卡以及新能源汽车、专用车等业务,该公司成为拥有200多个品种的全系商用车公司,可谓“脱胎换骨”。(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这种高标准的“重新设计”为产业链“换血”提供了强大动力。目前,已经有超过20家配套企业落户蔡家坡,旨在打造“半小时零部件圈”。如今在陕汽商用车总装厂,每3分钟1台驾驶室下线,每5分12秒1辆整车下线。
  备受人们关注的西凤酒技改扩建项目,已经取得了新成果——8条制曲生产线顺利投产,效率明显提高,每年可新增成品曲33660吨,产能较此前翻了三番。
  “十三五”期间,我市建成了292个重点项目,引进了总投资500亿元的正威宝鸡世界钛都新材料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年产值达到680亿元,钛及新材料、烟酒食品、优势装备制造等产业年产值均达到500亿元以上,筑牢了工业强市的“四梁八柱”。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8.4%。
  转型升级质量更高
  “自从采用新型生产技术,我们的生产人员由以前的70多人减少到了30多人,生产效率却大幅提升……未来我们将制造出国内最先进的汽车变速箱。”这是法士特宝鸡厂区一位工程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感受。
  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市掀起技改热潮,把技改项目作为深化工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宝钛集团不以“强壮”而自满,始终坚持技术进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据了解,企业先后参与制定、修订的国标就超过80多项,制定的行业标准达到12项,并拥有多项国内唯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中铁宝桥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确保每年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率达70%以上,可以生产出时速350公里高速道岔、重载铁路道岔、高中低速磁悬浮道岔等一大批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产品。“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已成为企业的新常态。
  今年5月,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标准“简统化”接触网装备首次走出国门,助力中国首个海外高铁项目——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建设。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技术改造是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今年前4个月,我市分两批集中签约重点工业技改项目189个,总投资达321.98亿元。
  科技创新动力更强
  全自动生产线、机器人电焊工、数字化车间……在宝鸡工业领域,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正在深度融合,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智能制造项目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宝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3%,全社会研发投入、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均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并且我市已经建成18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在吉利汽车宝鸡制造基地,一块块钢板被自动抓取到冲压生产线上,经过5道工序,就变成了汽车的车厢、盖板;机器人焊工将各种内外车板焊接在一起,下了流水线就是一个成型的车架……在吉利汽车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程度达93%以上。今年,企业还将对全自动物流系统进行技改升级,进一步提高货料运送的智能化程度。
  在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热工分公司热处理车间,听不到机器轰鸣,只有65套设备静悄悄地运转着,3名工人在操作电脑。每年有4.5万吨零件,在这里进行各项工艺处理。
  “数字车间”不仅让宝鸡机床生产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也实现了智能化。工人不需要接触产品,甚至不用去车间,在手机上就能完成一些调整。从订单到供应链,再到生产线上制造、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截至目前,我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10家、智能制造企业117户。钛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全球第二;宝鸡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进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汽车及零部件产量、产值均占到全省三分之一;数控机床国内行业排名第一,谐波减速器国内军工市场占有率第一,宝鸡制造业正加速向高端化迈进。
  据了解,到2022年,我市将建成10个智能工厂和100个数字化车间,用智能化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宝鸡制造业已走上了智能化发展路子,必将迎来一个全新时代。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