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探寻乡村振兴的浙江密码
——宝鸡市村党组织书记“学浙江、提能力、促振兴”培训侧记

  
  王厚斌
  今年以来,宝鸡市委组织部安排1167名新当选村党组织书记,分12期走出宝鸡,赴浙江观摩学习,走进嘉兴、诸暨、宁波等地,学习借鉴先进思路、运行模式和创新方法,拓宽眼界、以学促干,以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探索宝鸡的实践路径。
  红船领航勇立潮头
  六月的南湖,清风徐徐,碧波荡漾,播下中国革命火种的红船已成为9000多万共产党人的精神圣地。这艘画舫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继续召开并胜利闭幕。
  “一条游船,劈开了南湖的波浪,十几个热血青年,在运筹一个红色的理想……”大家温习着这激扬的诗篇,脑海里百年党史的画卷徐徐展开。
  嘉兴南湖孕育的“红船精神”,100年来激励着浙江人民敢为人先、干在实处,红色基因,生生不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在人多地少、基础薄弱的条件下,既立足浙江发展浙江,又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6∶1(全国最小),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现实。
  麟游县崔木镇崔木村党支部书记潘永红说:“我们要从‘红船精神’中汲取丰富营养,始终牢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面对群众的诉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就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在思想上有新解放、工作上有新思路、落实上有新举措,把担当作为的标尺定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
  生态宜居产业兴旺
  连绵的竹海,绿水青山相望。安吉县余村的美景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上世纪90年代,靠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余村人建石灰窑、办水泥厂,每年能有200万元的纯收入。“村里粉尘蔽日,整个河道都是石灰水泥浆水”“有的村民早上起来到山上开矿,晚上都保不准能活着回来,安全事故频发”……在付出了环境甚至生命的代价后,才换来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考察并首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余村人认清了发展方向。清理垃圾、关停矿山水泥厂、山林植树、涵养水土、重新规划,开农家乐、办漂流……2020年,余村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人均纯收入5.5万元,家家都有私家车。
  环溪村“班长带班子、班子带党员、党员带群众”,以“千万工程”为契机,用十年时间演绎了美丽浙江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传奇,从垃圾遍地的脏乱差村成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从“空心村”蝶变为以莲文化为核心、三产融合发展的网红村,充满活力与生机。
  “我们要改变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借鉴先进典型,统筹谋划定位,真正寻求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改善村容村貌,实现民富村美!”扶风县午井镇吕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赵晓成深有感触地说。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行走在桐庐县荻浦村,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尚有20多处,古树、古祠堂、古戏台、古石街……组成了一幅清丽、淡雅的自然画卷。
  荻浦村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积极推进古建筑修缮利用工程,以打造中国孝义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孝义文化内涵,将整理收集的家风家训通过书法、剪纸、绘画等形式,展陈在文化礼堂或活动室。组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讲团,以家训带动家风,家风推动村风,村风促进民风。同时,依托古迹,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比如“猪栏茶社”、“牛栏咖啡”、四季花海,既是景点也是产业,培育集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产业。
  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之一的诸暨市枫源村,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乡里事务自治、乡村秩序法治、乡风文明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三上三下三公开”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级社会组织“5+X”标准化建设,全新打造村级综治中心,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矛盾调解率高达100%。
  陇县温水镇上川村党支部书记侯双福说:“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基层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及时发现矛盾,精准快速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生活富裕经济富足
  义乌市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何允辉介绍说:“2008年,我自掏腰包100万元,先后三次引进薰衣草品种,经过十多年努力,现在我们已经是‘中国的普罗旺斯’,2020年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1亿元。”何斯路村用义乌人的特有思维诠释了乡村崛起的发展模式。
  宁波奉化区藤头村,这个昔日“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的贫困村,在“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精神的支撑下,一代代“领头雁”带领村民断“穷根”。实现了从富裕到文明的跨越式发展,嬗变为国内外闻名的富裕村、模范村。涌现了爱伊美集团等80余家龙头企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
  “我们要立足村情实际,解放思想,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平村。”眉县营头镇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吴佩哲说。
  5天,通过一个个考察点现场看、现场听、现场问,大家边走边讨论,感受这片改革热土上澎湃的“红色动力”。他们纷纷表示,要对标浙江,积极探索创新,抓好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农民增收等各项工作,争当西北地区乡村振兴排头兵。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