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综 合
第04版:招商专刊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要 闻
标题导航
|
感恩送书人
童书·童趣
拳拳敬业心篇篇锦绣文
认识你自己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感恩送书人
◎李万年
读书的路上,总会遇到送书的好心人。因书相识,以书结缘,成就莫逆之交,留下许多暖心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入伍到甘肃酒泉服役,被连队派遣到农场从事生产任务。初来乍到,环境简陋,闲暇时间没有书可读,大家只能看报纸。记得我写了一篇习作,寄给当时在宝鸡媒体工作的族兄。半月后,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有一封信,还有族兄认真修改后的稿子,以及《陕西日报通讯》《西安日报通讯》《解放军报通讯》等20册刊物。信中,他鼓励我先从读报学习开始,继续练笔。那篇稿子虽说最终没有发表,但这些刊物,一直陪伴着我。
不久,在外地上大学的表弟,知道我爱写作,专门寄来《写作方法与技巧》《写作辞林》《教与写》等教材。表弟还在《名言大观》的扉页上,写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赠言,以此鼓励我坚持业余写作。
几年后,我调到部队营建办,有位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的卢姓军官,任单位技术员。他买了一本美国作家写的文学名著,看完后送给了我。那时,年轻无知不懂兼收并蓄,也是排外思想作祟,我草草翻阅了一下,没多想就转送给了战友。当然这件事我没告诉卢技术员,如今想起,我的确错失了一本珍贵的友谊之书,有愧于好心的送书人。
前几年,我加入了一个微信群,认识了几位作家朋友,其中联系最多的是亦师亦友的赵老师。他给我送来他出版的新书、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样刊,还有《岐山作家百人作品选》《岐山教师文学作品选》《秦岭文学》等书籍杂志。最难忘的是赵老师在其中一本书上,特意写下赠言——故土是我们永远的根脉!以此鼓励我坚持业余写作。我一边感受着文友的宽厚善良,一边读书汲取精神营养。我们亦步亦趋、亦庄亦谐,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求索,虽不常见面,但其乐融融。
其实,读书路上,送书是稀松平常的小事。送书,送的不仅仅是书,也是沉甸甸的心意,是殷殷的期望、浓浓的深情,更是鼓励鞭策和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送书人的舍爱义举,使我懂得了读书爱书,学以致用,同时我也不敢懈怠,由连队通讯员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在工作之余读书写作,将数十篇习作发表在军队报刊和地方媒体上。最重要的是,大半生的读书生活,让我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永远充满着新鲜的活力。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