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
诗词歌赋里的劳动赞歌
古诗词中言奋斗
谱写红歌唱英雄
新时代的“老黄牛”
《诗经》里的劳动乐趣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新时代的“老黄牛”
本报记者王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生活中最普通的劳动者成为主人公,这是文艺工作者对“为时代、为人民”艺术精神的践行,也是我市作家多年创作所形成的文学自觉。近两年,中国作协会员范宗科将目光投在了扎根扶贫一线的劳动者身上,用文字记录下新时代那道最为闪亮的风景。
在连续的深入基层、跟踪采访中,范宗科接触到许多在扶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后有五位致富带头人、五位驻村干部以及两位村支书,成为他笔下最生动的时代留影。虽然身份各有不同,但他们带领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勤劳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深深的敬佩。
上月中旬,范宗科又一次见到金台区硖石镇高家湾村的扶贫干部温吉祥。这位个头不高、有着一张“娃娃脸”的年轻人,和他的“伙伴们”,建成了五个养殖种植合作社,使产业覆盖全部贫困人口,令全村118个贫困户410余人全部脱贫。在范宗科的报告文学《心中的牵系》中,温吉祥总是忙碌着:那天下午,温吉祥和驻村干部要去给贫困户摘西瓜,联系好的那辆运瓜卡车停在公路边,而西瓜地在河滩,离公路远隔着一个高塄坎。也就是说,他们必须用三轮车将摘下的西瓜推上土坡,绕个大圈拉到公路上,再装上卡车。数不清有多少个来回,但那天卡车满载西瓜驶向市里时,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扶贫干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帮扶着村民过上幸福生活,我为他们实现梦想而欣喜。”每次回访,范宗科总能感到村里的新变化,他说:“在与驻村干部、村支书上百次的交流采访中,我听到最多的是如何改变落后的面貌,如何干实事,他们从不叫苦叫累,连一句抱怨也没有,我看到他们脸上泛起笑容,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随着《扶贫干部印象》《在追逐梦想的路上》等扶贫主题报告文学的面世,村支书李林林、宁广红,驻村干部周明川、刘小刚等一批冲锋在前、不计个人得失、勇担重任的“老黄牛”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位位读者也被他们的精神鼓舞着,全身心地投入热火朝天的工作和生活中。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