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
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衣往情深代代传
倾听远去的爆轰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倾听远去的爆轰
西北草原深处,原二二一厂爆轰试验场旧址,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爆轰试验场又称靶场,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以西10公里处,1961年建成,是专门用来进行爆轰试验的场所。
半个多世纪前,这里常常响起轰鸣的警报声和隆隆的炮声,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远去的炮声,诉说着那一段隐秘而光辉的历史。
“爆轰试验场,就是将其他分厂生产的一些炸药原件,在这里进行验证和校正,测试炸药的灵敏度、参数,还有冲击波的参数等。”“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专职教师刘晓萌介绍道。
这是一栋钢筋混凝土梯形立方建筑,顶部及两侧覆土植草,与周围草原环境融为一体。
试验场背面钢板墙墙体,看上去锈迹斑斑,上面分布着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观测孔。
当年,科研人员由内向外,架设着不同测试目的的示波器、高速扫描照相机、脉冲机和X光机等一些专业仪器设备。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李国珠,至今保存着一段报废的没有任何影像的胶片。
李国珠1963年来到爆轰试验场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使用高速扫描照相机观测爆轰试验。当时,他的压力非常大,因为同事和战友在外面冒着生命危险做试验,他用这个高速扫描照相机每观测一次,就得取得最佳的效果、最准确的数据。
报废胶片的背后,有李国珠老人终生难忘的一段经历。
参加第一次爆轰试验后,取出相机内的胶卷去暗室冲洗,让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整张胶片除了开头有一个静止的图像,其余什么都没有!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都比较薄弱,这台每秒250万帧的超高速摄影机是从苏联进口的。
李国珠开始了一段卧薪尝胆式的自学,此后的千余次试验中,他再也没有出现过一次失误。
1964年6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1:1冷爆试验在青海省西海镇的爆轰试验场成功进行。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透过深邃、神秘的观测孔,遥想当年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试爆时的惊险和震撼,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驻足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科技大军一次次向科学高峰进军的路径,了解我国核事业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的伟大历程。”刘晓萌说。
(据新华社)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