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乡风记忆韵味浓
杨烨琼

  眉县三星文化创意园里有一个博物馆,以万余件实物向人们展示着“农耕器具”“电子电器”“印刷技术”“照明灯具”等发展变化的历程,让人们在参观中真切地感受生活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
  当我第一次步入这个三层楼的博物馆时,心灵深处那些久远的岁月,被陈列在这里的或者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尖杈、箭杆、木杈、木锨等农具一下子亲切唤醒了。
  老物件或依墙而挂,错落有致,或就地放置,井然有序。这场景,就像一场刚刚碾打后的休息,让人似乎能闻到新麦的芳香和刚碾过的麦草的清新,将人的思绪一下子勾回到几十年前的那些快乐之中。
  川塬麦黄,金亮一片,风来麦动,如波涌动。麦地里大人们挥镰收割、扎捆,接着入场、晾晒、摊碾、挥杈翻抖……长在地里,是一苗一苗地抚育;收获,是一粒一粒从手中入仓。勤劳艰辛中的人们享受着收获的快乐。
  在大人休息的时候,那一堆堆麦草、一个个麦垛间,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在麦垛间捉迷藏、麦草堆上翻筋斗,孩子们的欢闹和着麦草的清香与收获的快乐在打麦场上洋溢着,也荡漾在村庄的上空。
  孩子们总能找到自己的快乐。那个有着两个小轮子的大尖杈成了他们的大玩具。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坐在尖杈的两个横档上,另一组推着尖杈绕着麦场转圈儿,就这样两组轮流互换做着“坐汽车”的游戏。
  如今,这些农具在见证和完成了一个时代的重任之后躺进了博物馆,静静地供人们参观,供人们睹物、追忆昔日的时光和今天的来路,让人们更直观地看到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这些农具曾是时代变化的见证者,曾在庄稼的播种、作务到收仓等一个个环节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农具是庄稼汉的得力助手,承载着历史的欢歌和庄稼人的奋斗,也承载着一代一代孩童们的快乐与家乡的记忆。
  那时,夏收时节,每到傍晚时分,孩子们总喜欢抓几把散发着清香气味的麦草往地上一撒,躺在上面一边看着天空上那些眨着眼睛的星星,一边和小伙伴说着只有他们才能理解的理想和故事,或者静静有趣地听围在一起乘凉的大人们天南地北地聊天。在博物馆这些旧农具的勾牵之下,那些不染杂尘的场景如电影般在大脑中一帧帧闪过。
  回忆着从前的岁月,看着眼前博物馆中这些农具、用具,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叹。
  工具的更新提升、效率的提高,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标志。而现代化的工具取代高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标志着劳动力解放和时代大踏步前进!镰刀、木锨、碌碡、牛马被大型的联合收割机所代替;牛拉犁、马拥脖、套绳被现代化的播种机所取代,人们现在是轻松播种、快速收割,收种起来不急不慢,悠然自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劳动的享受成分增加,艰苦的成分极大减少,大体力消耗的工作几乎被现代化的机械工具所替代。
  记得去年夏收回家帮小弟收麦,三亩多的麦子联合收割机只用了二十多分钟,脱粒好的金灿灿的麦子就已经晾晒在自家水泥硬化了的院子里。而这样的劳动量,在我的少年记忆中,从收割到脱粒晾晒,我们一家人至少要忙活一周多时间。经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我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展,而且深深地感受着这种变化节奏的加快。
  一件件老农具、老用具里有我们度过的时光,有那时的人事光阴、快乐欢笑以及诸多消失在历史时空中的文化,这些都如一幅幅生动明丽的画卷,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历久弥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去的是曾经的过往,是历史,是人生的一个过程,是今日的来路,是昨天一路筚路蓝缕的拼搏奋进。其中执着与奉献、努力向前的坚毅,这些都是时代赋予的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回味。
  创建这个文化创意园的胡赵靖告诉笔者,那些不同形制的灯盏、马灯、玻璃罩子灯,手摇纺车、被淘汰的纺纱机,雕版印刷、铅字打印、电脑排版、激光照排设备等,旧物件以自己家族的变化在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历史、讲述着变化,牵动和慰藉着人们心底那些对于岁月柔情的记忆。这些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是残存在人们脑海中不曾加洗的旧底片,是时间车轮留下的点点岁月印记。
  在这里,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发展的历程与我们的往来,更明白时代的发展和发展的成绩,更看到我们的拼搏与未来的美好,也能让我们的回味如风一样自由地流淌。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