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交警之窗·文明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要以更多的好作品回报党
三代知青陕北大地上的奋斗足迹
用文字记录一个时代的片段
这个素材在他心里装了二十多年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这个素材在他心里装了二十多年
——访宝鸡籍著名作家冯积岐
本报记者王卉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第16届原创之春新书发布会上,宝鸡岐山籍著名作家冯积岐的《凤鸣岐山》成为四部重量级作品之一,被予以重点推荐、研讨。著名评论家李云雷评价道:“鲁迅以后,很少有作家写辛亥革命,但冯积岐老师做出了探索,用作品重新认识、思考了辛亥革命这个历史时段。”
作为辛亥革命110周年主题出版物,作家在《凤鸣岐山》中选择辛亥革命中全国最惨烈最悲壮的岐山县城为地域叙事核心,真实还原清兵反扑屠城和城内军民抵抗场景,再现革命历史的豪壮与波澜。作者以冯拱明及侄女冯惠芳在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时期的悲惨命运为主线,把自己所熟悉的老家的风物人情放进宏大的历史中来写,使得小说既有地方性,又整体呈现出时代与社会的发展。
《凤鸣岐山》是冯积岐的第十五部长篇小说,而小说的素材却在作家心中装了二十多年。谈及迟迟没有动笔的原因,冯积岐解释其原因有三。其一,早在1985年,冯积岐在《岐山县志》上读到了一件记事,说是辛亥革命胜利的第二年正月十八,县知事李谦吉大婚之夜,遭清兵突袭,李谦吉遇害,岐山军民上千人遭杀害。县志中简短的记录,给他留下很大悬念,他想探究这个悲剧的根底,但一直没有可靠的历史资料可查。其二,作为长篇小说,关键是要塑造好人物,使人物形象既要有典型性,也要有普遍性。李谦吉是怎么样一个人物?没有原型,连多大年龄,也没有文字记载,全靠作家的想象和虚构。可一部小说中仅有一个李谦吉是不行的,人物形象还不丰满,人物关系还未明确,冯积岐说自己几次想写,又都搁浅下来。其三,书中的冯拱辰虽是作家的祖先,但关于冯拱辰的故事,作家也只是从老一辈人口中断断续续地听到过几句,要塑造冯拱辰这个人物,必须融入更多的写作经验。所以这部小说中,冯拱辰的弟弟冯拱明和侄女冯惠芳等人完全是作家虚构的,是作者有一天突然想到把李谦吉和冯拱辰的故事放在一块儿,小说这才有了雏形。
2018年下半年,冯积岐仅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便写出了第一稿;写完之后觉得单薄了些,放了段时间,又在2019年进行了两次修改,在定稿中增加了麻振武的故事。故事之所以前伸和后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小说的长度和厚度,冯拱明、郭坚、麻振武介入《凤鸣岐山》使小说的思想容量增大,分量也加重了。读者通过小说感受到,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和军阀混战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灾害,并没有使人们过上好日子,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才使中国人民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摆脱出来,才有了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
40年来,冯积岐用300多部中短篇小说、15部长篇小说和大量诗文等千万字的等身著作,堆积起一座文学高峰。谈及首次革命题材小说的创作,他谦虚地表示仍有不足,在他看来,塑造人物和整体结构是决定每一次创作成功与否的重点。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他的前十四部小说,每一部结构都不一样,有两条线、三条线结构的,有多角度、多人称结构的,有意识流结构的。《凤鸣岐山》如何呢?著名评论家李云雷给出了答案:“他用现代的小说意识与技巧,通过地方志的手法,写出了辛亥革命前后30年的整体变化,填补了一大片空白。”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