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梅王蕊
春天,万物生长,阳光明媚,这样的季节人自然会心情愉快。走进宝鸡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不管是治疗医师、康复训练师和护理师,还是被病痛折磨的患者,说话间都面带微笑。患者是因为身体机能恢复得好,觉得康复有望,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医护人员则是看着患者一天天好转,内心无比欣慰。
从2011年2月18日成立以来,宝鸡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以中医康复为特色、现代康复为主体,中西结合助力患者康复,10年来共为6000余名中风偏瘫患者、5000余名骨科术后患者、2万余名颈肩腰腿痛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帮助广大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重塑了人生的信心;床位使用率常年达100%,患者满意度达98%,成为整个宝鸡地区康复医疗水平领先、服务特色明显、机构规模强大的医疗单位。
“您是摔啦?”“不是,我是患了脑梗后来做康复的。”“您做了多长时间啦?”“从发病到今天,20多天。”……在医院康复治疗大厅,今年74岁的李大妈正在接受康复治疗。1月25日,李大妈突发脑梗,被家人送到宝鸡市中医医院(宝鸡市骨科医院、宝鸡市中医药研究所)接受治疗,但由于前期病情耽搁,老人还是出现了左半身偏瘫的脑梗后遗症,话也说不了,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因此,她抗拒治疗,更不愿意做康复训练,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就在她的病床前一遍遍耐心劝说、开导她,让她先尝试一下。最终,禁不住医生的“软磨硬泡”,李大妈答应先试试看。
针灸、手法康复、汤药内服……几天的康复治疗后,李大妈可以开口说话了,手指也能轻微活动了,一家人都特别高兴。春节前出院回家后,李大妈一直惦记着继续做康复治疗的事。这不,大年初七一上班,她就来到医院康复科,办理了住院手续。目前,李大妈和人正常交流已不是问题,左手也能握拳了,更可喜的是她还能独立行走了。
跟着李大妈回到病房,同屋的张阿姨也说起了自己的经历。“春节前,我的手腕不慎骨折,拆了夹板后没有及时锻炼,导致了粘连,手指头一点都不能动。春节期间,朋友介绍我来这里的康复科看看。节后一上班我就来了,经过几天的康复治疗,现在指尖已经能够轻微活动了。这让我很惊喜,相信在这些专业医生的帮助下,恢复正常的手功能指日可待。”
同样受益于康复治疗的,还有51岁的毕先生。前不久,毕先生因脑梗塞,出现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头晕等一系列症状。沉重的打击让好强的他一蹶不振,甚至失去康复的信心。针对毕先生的情况,医院康复科医生及康复治疗师为其做了全面的功能评估,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不断调整康复治疗的重心。在康复科人员精心治疗下,可喜的变化发生了,毕先生从行走困难,到能自己独立行走;从上肢完全没有主动运动,到肘腕关节可以活动,手能进行抓握动作,这些身体上显而易见的变化让毕先生及其家人欣喜不已。
“这就是康复医学的意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康复科主任李银太说,“康复不是完全治愈疾病,而是在患者因伤、疾病造成身心损伤后,使其身体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能跟正常人一样回归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陕西省康复医学会会员单位、西北康复学会联合体会员单位、陕西省康复医学专科联盟成员单位、陕西省康复医疗集团副理事长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疗联盟康复中心委员单位……10年时间如白驹过隙,在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康复科如同一粒种子,在宝鸡市中医医院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今已发展成为宝鸡市设置床位最多、规模最大,拥有中高级康复专业人才最多,康复治疗室总面积近400平方米的综合性康复治疗中心。
“病人选择我们,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只要患者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康复,我们就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康复科工作人员的信念。10年来,科室从成立时只有单纯的门诊康复治疗,拓展至目前拥有70张床位的独立病区,从4名医护人员发展到现在35人的强大团队,科室人员始终坚持“用心康复,成就健康”的初心使命,照亮一个又一个患者的康复之路,为一个又一个家庭重建幸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