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广告
第03版:廉政广角
第04版:副 刊
标题导航
|
《宝鸡日报》出刊万期感赋
《宝鸡日报》出刊10000期有感
《宝鸡日报》出刊10000期纪念
西府农村春联赏析
搭年磨
巧手剪出幸福景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搭年磨
◎赵林祥
过大年,磨新面。这大抵是所有庄户人家在年前必做的一项准备工作。
一过腊八节,性子急的人开始赶集采买年货。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农村,搭磨子备足吃臊子面、蒸年馍必需的面粉,常常是腊月要干的头等大事。
乡村的磨坊一般设在交通方便、常住人口较多的大村庄。如今年轻人普遍外出打工,通常七八个村子才能维持一台电磨子的常年运转。进了腊月的门,邻近十里八乡的庄户人就操心搭年磨,抢先一步涌向磨坊。磨坊门前的场地上,每天停满了农用车、三轮车和架子车,有时一直延伸到村街和马路上,将平日里寂寥的乡村,渲染得热闹起来。
传统的磨面工序是先把小麦用碾米机冁一遍,机器一番过筛吹风,在反复碾压摩擦中择除石子、土块、柴屑、麦皮之类的杂物,摊开干净麦子,视干湿程度加少许清水搅拌均匀,晾一会儿装进袋子里,这个过程叫“冁麦子”。湿麦子需存放一晚上“涡麦”,敞开着口袋挥发掉水分,第二天才能正式上机磨面。由于这个程序,磨一次面要去两趟磨坊。年关前家家户户少不了磨面,冁麦的,磨面的,前来察看排队的,闲转凑热闹的,小小的磨坊天天人满为患。房内的碾米机和磨面机在有条不紊地高速运转,机声隆隆,进料口吞进褐色的麦粒,出面筒吐下雪白的面粉,被各家装进袋子里,作为年货心满意足地拉回家。磨坊里忙忙碌碌,这家磨完那家上,外面人来车往,络绎不绝,一时成为农村人扎堆儿的地方。
经营磨坊的主家都是夫妻披挂上阵,两口子分工协作,女人过秤冁麦,男人守着磨面机,走过来跑过去,开机关机拉闸换挡忙个不停。每天穿梭在粉尘飞扬的室内,两个人浑身上下落满了白花花的面粉,脸颊积了厚厚的一层粉末,只露出眼睛和口鼻,模样儿就像秦腔戏里的丑角,要多滑稽有多滑稽,逗得前来打问排队的人,尚未开口就笑出了声。在机械化普及的今天,冁麦磨面都是机器自动上料,几乎不用人工,但在拌麦搅面装袋时,仍离不开找人撑口袋。常常是上家的麦子刚喂进机子,排在后面的下家早就等候在一旁。年关前是磨面的高峰期,磨坊的角角落落,见缝插针堆满了高低不一,大小不等的各色麦袋子,个个浑圆臃肿,宛如列队出征的士兵,张着大嘴巴,期待前赴后继冲锋陷阵。碾米机“轧轧轧”,磨面机“隆隆隆”,似乎在唱着高亢的秦腔。等待的人想说几句闲话却听起来费劲。于是,在上家装麦装面时,即便素不相识的外村人,也会主动上前帮忙撑口袋,协助抬麦袋面袋。就这么一撑一抬的瞬间,你仰头笑笑表示答谢,我点头呵呵算作回应,无声的笑容,片刻融化了陌生人之间的生疏,原本两个素昧平生的人,搭一次年磨就成了亲亲热热的故友,对上眼的在后续的交往中,不少人还结成儿女亲家。搭年磨,融合了乡村的人际关系,拉近了乡邻的情感。
麦袋占据的小磨坊里,注定容纳不了多少人,排在后面等待冁麦磨面者,大多知趣地聚在室外的空地上,自顾摆开了“龙门阵”。围着一堆硬柴火,在火苗儿噼里啪啦的炸响中,抽着别人递过的香烟,在数九寒天的冷风里,说家长里短,话乡村轶事甚至国际时事,聊外面打工的见闻,叙来年的打算。听者有的附和,有的默叹,有的偷偷窃笑,乐乐呵呵。话题不断转换,说古今,谝段子,长长短短,在嬉笑怒骂中一股脑倒腾出来,博得听众捧腹大笑。笑声招来村里的闲人,不搭磨子的成人和娃娃们也接二连三赶过来,里三层外三层,围住火堆跟着起哄,一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房内正在搭磨子的人,也被喧嚣声勾了魂儿,不时撩起门帘探头探脑,跟着大家也乐不可支。更有好事者羡慕中按捺不住,跑出磨坊冷不丁抛来一句不着边的闲话,打断了说者的话头,之后又嗖溜缩回脑袋。丢下外面的众人扭头东瞧西望,找不到目标后大眼瞪小眼,片刻的冷场,迅即响起一片谩骂声。有老者看不下去,站起来吆喝一声,顺嘴吼开了秦腔,粗犷高亢的音调儿,回响在冬日的乡村,引来一串经久不息的掌声,将磨坊前的热闹场面又推向了新一波高潮……
搭年磨——北方农村不老的年俗,历久弥新的浓浓年味!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