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村村有美景处处皆画图
——宝鸡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温瑶瑶
  一座座庭院整齐排列、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行走于我市各个乡村,感受到美丽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处处涌动着振兴的热潮。这是我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结果。
  2018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为抓手,党政齐抓、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统筹推进“五大战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于2020年底圆满收官,乡村整体面貌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住新农村、做新农民、过新生活,广大农村群众充分享受着“三年行动”带来的累累硕果。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组织推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让农民的生活环境更好,是市委、市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市印发了《宝鸡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统筹推进全域所有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抓落实。按照《方案》,我市成立了以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市农业农村局设立办公室,由相关部门牵头组建综合协调、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村改厕、基础设施、资金保障、标准化建设、村庄规划等8个专项工作组,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常委会、常务会研究部署,并经常到一线调研指导,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市级领导“一对一”包抓示范样板村建设,各县区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全市上下形成了领导带动、部门联动、群众主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为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我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方案,先后争取中省资金8.03亿元,市级配套2.61亿元,用于改善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此外,我市还相继出台了《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贯彻落实〈陕西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和《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县区、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环保督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循序渐进。为了抓紧抓好这项长期任务,我市还实行督查暗访、媒体曝光、评估通报“三个常态化”,专门组建督导组,深入各镇村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曝光,并向县区政府下发督办函,督促举一反三、加强整改,倒逼任务落实。
  推进全域整治乡村实现“蝶变”
  漫步在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的凤翔县,村村有美景,处处皆画图。来到城关镇六营村,这里道路宽敞、干净整洁。“六营村不仅环境优美、硬件设施完善,文化生活也多姿多彩,生活在这里的人应该很幸福!”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其实,这得益于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建设。2019年,我市选取8个村作为试点村,率先在全省制定发布省、市级地方标准八项,为实现村庄美、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制定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六营村是标准化试点村之一,该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大力度开展村庄美化、净化、亮化及清洁行动;同时,立足村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泥塑制作产业。
  除此之外,我市在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改厕、提升村容村貌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得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题。在生活垃圾处理上,千阳县采取“政府资助、市场运作、专人收集、分类处置”的模式,在全县建成村级垃圾回购站,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回购机制,让村民由“扔垃圾”变为“捡垃圾”,从源头上减少了垃圾集中处理量,促进了环境卫生长效保持,政府通过“买小单”,破解了农村垃圾治理的“大难题”,为全市探索出了农村垃圾治理新路径。此外,岐山县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县补助一点、农户缴一点”的原则,实行统一招标,由专业公司负责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处理,取得了“外美内秀”的新成效。
  让乡村“由表及里”彻底改变,还需要厕所改造等更深层的治理。在农村改厕上,眉县建立了农村户厕数据库,制定了《农村户厕建设规范》,按照“45643”模式,采取统一处理式、集中联排式、多户串联式、单户单体式四种方式,攻克思想不统一、资金缺口、技术不规范等五大难点,严把材料采购、质量监管等六道关口,坚持示范村、示范户等四个带头,做到规划与建设、危房改造等三个结合,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凤县通过拆除“土坯房”,提升村容村貌。为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齐整洁,凤县按照“前期摸排、核清底数、分类施策、依法(规)拆改、广泛宣传、分步推进”六步工作法,充分摸清全县危旧房屋、一户多宅和长期闲置房屋底数,采取“拆、改、建”相结合的方式予以改造治理,实现了全县土坯房一户一表、一村一档。截至目前,全县已拆除1182户群众的土坯房。
  健全长效机制群众生活幸福
  村庄环境不但要整治好,更需要长效管护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管不好是长期以来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我市及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及农村通村公路、公厕、幸福院、卫生室、体育健身设施等7个具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1+7方案”),建立以村为主、权责明晰的管护责任体系,以贫困群众为主的管护队伍,以财政补助为主分级负担的投入机制,以政府规章为核心的日常管护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着力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高起点促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陇县是山区农业县,自然条件较差。2018年,为了管好用活现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让其发挥最大效益,该县在市级“1+7方案”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实施了“1+9”现代化农村物业管理模式,让物业服务走进山区农村,有效破解农村环境治理的难点和痛点。“村里的运动器材坏了,第二天保准修好。门口的水管漏水,电话一拨,管理站负责人就会派人维修,还有村里的道路、公厕,每天都有专人打扫。”陇县东风镇西沟村村民赵均宽说,自从2018年陇县将公共基础设施权属下放到村,他们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村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公共服务配套更加完善,一个又一个村落华丽转身,为我市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