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副 刊
第04版: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
灯谜擂台
映红百姓好光景
乌药传承流韵香
火晶柿子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乌药传承流韵香
◎杨烨琼
秦岭太白大山,因物产极为丰富,被古人称为“惇物”之山。“惇物”者,“高广而物产丰厚”之谓也。
秦岭主峰太白山特异的气候立体分布差异,使得动植物也呈现出相应的垂直分布特点。植物品类的多样和数量的丰富,使得这里自古以来一直就被视为中草药的宝库,加之草药质量上乘,道医、草医、药工更是将太白山视若草药圣地,形成了太白山独特的草医草药文化。
在太白山北麓的沿山一带,一直流传着一种以太白山草药为材料的具有强身壮体、提高免疫力功能的传统药膳:乌药汤。
有传说,当年药王孙思邈隐于太白山先后凡数十年,他采药行医、研究太白草药的药性。为了强身健体、抗寒抗病,他以太白山特产的一味中药附子(俗称乌药)与其草药配伍应用,经过特殊的熬制过程,使大毒的附子变毒为补,成为一种具有强体抗寒作用的大补药膳。因以乌药(附子)为主,故而俗称乌药汤,学名叫附子汤。也有传说乌药汤源自太白山道医草医药工之手。不论出自何人之手,乌药汤的食用在太白山一带应当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由于乌药汤以大毒的附子为主,若其配伍、熬制等环节和过程稍有不到处,所熬制的药汤就会危及生命。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乌药汤只在熟知药性的道医、草医和药工中作为养生和强身健体的秘方在使用。也有道医、草医和药工在每年冬至之后大锅熬制,舍于周围群众食用的习俗。
因为乌药汤的熬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道医、草医和药工中间,流传着一个习俗,那就是:舍于别人的乌药熬制好后,必先由道医、草医或者药工食用第一碗,待两个时辰之后,食用者平安无事时,才会开始舍食。这让我们会想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孙思邈太白山尝草知药性、李时珍尝草识其效、屠呦呦以身试药……这一脉相承的都是悬壶济世的情怀和担当。
道医、草医和药工在太白山的大量活动,也渐渐使得这种养生药膳被一部分山民喜爱并传习而得,被视为奇异之物。因为采挖这种药膳所需的药材不易,加之山民们在多年实践中对乌药汤作用的认可,所以人们口头有“宁舍一碗肉,不给半碗乌药汤”的说法,极言其珍贵。
我的老家在距离太白山30多公里外的渭河北塬上,虽没有食用乌药的习惯,但从小就听过乌药这个词和有关乌药的传奇故事。
在我的老家如果说到某人特别有精神、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人们常会说“你看某某某精神得就像吃了乌药一样”。可见人们对乌药价值和功效的印象。也常听村里老人们说“古今”(即故事),他们会说到昔日旧事,他们会说到附近某某庄一家财东十八九岁的独苗儿子病病歪歪,虽遍访名医,可总不见起色的故事。据说后来这家财东的一位住在太白山某峪口的远房亲戚因事来访,见状就自告奋勇愿将财东儿子带回自家调养。财东见客人甚是诚恳,加之也别无好法,于是就将儿子交由远房亲戚带走。财东家人总不放心,两个月后便前去看望,见自家儿子身体已有起色,甚是欣喜,便问是用何种神方,答曰“吃乌药”。半年后,一个强强壮壮的儿子回到了财东家。老人们说起这个故事来有鼻子有眼,常让我有情景如在眼前的感觉。这也更加深了我对乌药的印象。
前段时间,应眉县天源中草药公司曹总邀请,让去品尝他家用祖传工艺熬制的正宗“乌药汤”。这之后我才对从小印象深刻的“乌药”有了更多的了解。
曹总名叫曹公义,他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太白山下,家族中从其曾祖父始便世代以太白山草药行医,悬壶济世,每到冬至后就熬制乌药,分于虚弱者服用。如今医技药术传到他这里,已是第四代传人。老曹为了更好地弘扬太白山医药文化、传承好传统技艺,他遍搜周边草药验方及乌药汤熬制方,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和整理,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充实曹家祖传配方,同时也把几乎绝迹的乌药这种养生药膳技术发扬光大。
从中医功效来说,乌药汤具有回阳救逆、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对于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等症的康复具有显著的作用。
曹氏乌药汤,其选料严谨讲究,操作精细,保证了乌药汤的品质。在药材配伍上,用产自太白山的优质鲜附子、太白洋参、太白手掌参、太白野党参、太白大头黄芪等相配伍,讲求君臣梁柱的互补互益,使之更好更优地发挥出综合效用。
曹氏乌药汤即“洋参附子汤”已被眉县人民政府确认列入眉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了政府的保护和支持。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老曹已经举办了三届“乌药节”,宣传弘扬这一传统医药瑰宝,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传统养生药膳,也让其造福社会,幸福群众。
在老曹的公司,我们品尝着苦中略带甜的乌药汤,感受着他传承优秀中草药文化传统的精神,也感受着这种传承的流韵芳香!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