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红色情怀永不褪色
本报记者段序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如何让宝鸡的红色传奇和革命英雄被人们铭记,我市红色作家侯省彦,在过去一年里不知疲倦地完善、寻访发生在扶眉战役中鲜为人知的资料和人物。
  侯省彦曾是眉县常兴镇常兴中学的一名老师,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清明节,他带领学生们到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发现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碑文和有关史料记载有些出入。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他翻阅资料,采集线索,并多方打听,到参加过扶眉战役的指挥员、幸存的老战士那里采访,终于将那场战役了然于胸。他陆续出版了《鏖战扶眉》《永远铭记》《红色故事》《红色英模》《不朽丰碑》《军魂永存》六本扶眉战役系列丛书,再现那场伟大的胜利。出书、撰文、讲座……如今已年过六旬的侯省彦依旧马不停蹄,还在持续不断地发掘、研究、弘扬着红色文化。2020年他通过实地走访、多方查证,把在扶眉战役中牺牲的三名最高指挥员的烈士证及家属全部找到,今年他要将扶眉战役系列丛书六本,压缩为《扶眉战役史记》四卷,计二百万字左右,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事迹不全的、证书不全的,无论费多大事,我都要找到!”侯省彦执着地认为。
  自上世纪40年代起,宝鸡逐渐成长为一个工业之城。2020年10月份,话剧《追赶太阳的人》在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上大放异彩。这部诉说宝鸡工业发展轨迹的精品话剧,取材于我市作家冯驱的纪实文学《西迁!西迁!》,通过改编和再创作,再现了抗战时期以申新纱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不畏艰险、西迁宝鸡,奠定了宝鸡的工业基础,找到了属于这座城市的荣光。这部话剧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段历史的感动,还有团结、奋进的西迁精神。
  宝鸡是一座拥有许多红色历史资源的城市,市民对红色文化格外追捧。我市渭水苑社区就建立了全市第一家社区红色书屋,四千余册内容丰富的红色教育书籍,让居民有了接受党性教育、学习红色文化的阅读阵地。2020年12月份,市图书馆还举行了“缅怀伟人精神,弘扬红色文化”读书分享会,《毛泽东精神》一书的作者刘振起被邀请到宝鸡,和近百名市民欢聚一堂,回顾毛泽东同志革命生涯以及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和形成,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也更加坚定了把红色文化更好传承下去的信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