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90后考古工作者郭龙:
让更多文物与历史说话
本报记者麻雪

  郭龙是一位帅气、阳光的小伙子,在金台区蟠龙塬上的一个考古工地,已经连续值守了多日。记者见到他时,他依然精神抖擞。谈起新年的梦想尤其是职业梦想,他的眼睛闪闪发亮,他说:“希望这次的考古工作顺利完成,让更多文物与历史‘说话’。”
  郭龙于1991年出生在扶风县法门镇,曾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工地工作过,今年7月,他进入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工作。“这是我到市考古所以来驻扎的第一个工地,预计在明年五六月能结束工作。我希望这个工地的发掘工作能顺利完成。在这期间,我会做好现场安全、记录整理等各项工作。”郭龙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自己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的考古发掘,对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将来独立负责考古项目也是特别好的历练过程,所以他特别珍惜。
  郭龙的研究方向是商周考古与青铜器,他说,宝鸡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他能回到家乡从事考古工作,觉得很高兴。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机会发现先周文化遗址,并参与其发掘和保护工作。他还谈到对未来工作的期望,“我们都知道‘夏商周’是上古三代,宝鸡已经发现了商代、周代的遗址,目前还没有发现明确的夏代遗址。但是宝鸡在史前时期就已经有人类活动,比如关桃园遗址、北首岭遗址和福临堡遗址,夏代数百年时间宝鸡地区不可能没有人类居住,所以我觉得,宝鸡的夏代遗址应该是存在的,只是目前尚未被发现或认识而已,因此特别期待在宝鸡地区发现夏代遗址,这样就能串联起史前到夏商周时期宝鸡地区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