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以技术对接解卡脖子难题
胡宝林
  从华为、中兴的芯片之痛,到本地大中小企业遭遇的技术瓶颈制约,技术“卡脖子”问题让人寝食难安。怎么办?各方都在探寻解困之道。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陕西·宝鸡)竞争对接赛和现场挑战赛,征集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创新需求,面向全国张榜公布,以“技术对接,揭榜比拼”的方式,公开征集解决方案。竞争对接赛中,来自全国的106支团队,针对宝鸡当地48家企业的63项技术难题需求,提供123个解决方案进行现场交流对接,达成意向合作协议98份,签订合同金额3350万元。在现场挑战赛中,解决方案获得优胜奖的西安交通大学等3个创新团队与3家技术需求企业签订了总金额1325万元的意向合作协议。这使技术难题解决步伐大大加快,也给我们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了启迪。
  “卡脖子”技术难题怎么解?
  开门求解。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技术“卡脖子”,对好多企业尤其是身处西部非省会城市的中小企业来说,面对本地高校少、科研院所少,企业自己技术人员少、力量薄弱的现实状况,难题解决起来力不从心。对此,企业不能囿于一企、一地,要通过深入调查,搞清自身所遇的技术难点、痛点、梗阻点,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征求解决方案。集全社会之智,求高人之策,一些难题会迎刃而解,一些难题会化难为易,一些难题的解决会获得新的视角和思路,企业的技术提升和创新步伐会大大加快。
  搭“桥”求解。有些企业遇到技术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有些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人员掌握新技术的“钥匙”,却不了解企业之难题,无用武之地。而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又分散各地。这就急需在双方之间搭一座“桥”。这桥谁来搭?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来搭最合适。中国创新挑战赛就是科技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联手,为企业和科研人员搭的一座桥,它使科研深度对接企业技术需求,使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获得多种解决方案,使产、学、研深入结合,效果很好。但桥不能是牛郎织女的鹊桥,七月七日一过就散。桥,不光赛时需要,平时也需要。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借助网络,搭建平台,紧密联系企业和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修建一座随时能走的合作之桥,使企业技术难题随时能张榜公布,使技术高手随时能揭榜出战,并为双方的合作提供帮助。常态化合作机制的建立,必将使难题求解不再难,难题解决不再慢。
  竞优求解。中国创新挑战赛的一个亮点是“赛”。面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不同的创新团队,从不同的角度、路径,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同台竞争。同一问题,多种解法,孰优孰劣,专家评审,企业也有了多种选择。这样,以优胜方案解决问题,可以节约时间、资金、人力等成本,少走弯路。即使是未能胜出的解决方案的提出团队,也可从竞赛中了解同行、同专业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从而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这对整个专业、行业乃至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创新步伐的加速都非常有益。在“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求解上,要多摆这样的擂台,在竞争中求优,在优解中求进,在克难奋进中加快创新发展步伐。
  解决技术“卡脖子”难题,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会一蹴而就。面对困难,我们不能灰心丧气,怨天尤人,裹足不前,而要立足现实,联合各方力量,千方百计寻求突破,坚持不懈,积小胜为大胜,打碎一只只“卡脖子”的“手”,奋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