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面条像裤带
杨舟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水土适合种植小麦,小麦磨成面粉,就可做成各种面食,面食里尤以面条最受北方人欢迎,面条有薄有厚,有宽有窄,面的形状、做法不同,做出来的叫法也就不同。但万变不离一个“面”字,令北方人百吃不厌,魂牵梦绕,欲罢不能。
  不管是兰州的牛肉面还是新疆的拉条子,不管是北京的炸酱面还是东北的大冷面,也不管是河南烩面,还是山东炝锅面、山西刀削面、武汉热干面、重庆小面……从面条宽窄、长短、粗细程度来看,大都是以窄细为主。而对面食情有独钟的陕西人,大多则喜欢吃又长又宽又筋道的面,辣子放多醋调酸,碗底放上红萝卜拌豆腐、臊子肉等底菜,用热油在辣子和葱花上一泼,再来瓣蒜,把头一偏,挑起长长的一筷头,红亮筋光,三下五除二就咥完了,再“咕噜咕噜”喝一碗面汤,叫原汤化原食,用老陕话说:“吃饱了喝够了,咱跟皇上一样了!”
  老陕把吃面叫“咥”,准确地说吃到极致谓之咥,曾经还是西府雅言,最早出现在《易经》中。陕西人“咥”这又宽又长又筋道的面条,在外省人眼中可不就像裤带吗?他们也许百思不得其解,不就一碗面吗?至于把面条做得像裤带那么长那么宽那么筋道吗?可陕西人吃面就好这一口,最能体现这种吃法的是陕西的biángbiáng面,这个“biáng”字写法很复杂,没有被收录到《新华字典》中,在电脑上打不出来。这个字就像武则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曌”一样,除了用在她的名字上,别的地方用不上。biángbiáng面是陕西扯面的一种,是最能体现陕西特色面食的一种做法和吃法,也是老陕最爱吃最常吃的一种面,所以被列为陕西八大怪之一。
  陕西八大怪中有好几个与吃有关,因为民以食为天嘛。老陕为什么爱吃像裤带一样的面?为什么要把面条做成裤带状呢?
  这还得从头说起。陕西地域南北较长,涵盖了鱼米之乡的陕南、黄土高原的陕北和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由陕北、陕南、关中构成三秦大地,三地人的生活习性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而所谓的陕西八大怪也主要是由关中八大怪所引申来的,严格来说,裤带面应该是关中地区的代表性面食吃法。俗话说:“南船北马,南稻北麦。”北方人爱吃面,这是大家的共识。但要说嗜面如命,就不得不提陕西人,尤其关中人。陕西人性格粗犷豪放,生冷蹭倔是出了名的,觉得吃宽面才过瘾,才有气势,这和老陕的性格分不开。武汉热干面、重庆小面、淮扬阳春面等都是细面,南方人一般不把面当主食,早晚都吃一小碗,更注重口感新鲜,这和老陕把面当成主食形成鲜明对比。河南与陕西相邻,但河南算中原地区,陕西人是传统意义上的西北人,但又与甘宁青新不同,兰州牛肉面、新疆拉条子都以细面为主,而老陕吃裤带面就成一大特色。
  陕西人直爽的性格决定了老陕做事大方有余而细致不足,饮食方面相对简单粗粝些,八大菜系为什么没有陕西菜系呢?饮食习惯造就老陕重实际而少细腻。如陕西有名的葫芦鸡、炖猪蹄,客人食用时要直接上手吃。
  “面条像裤带”还与老秦人的进食方式有关,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秦人吃饭的基本特征为老碗盛饭,“狼吞虎咽”,或蹲或站,吃出快乐,吃出满足,吃出气氛。这种吃相很“丧眼”也很大气,馋得人流口水,而且在个人获得这些感觉之后还要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向外传达,形成一种豪放的氛围,使吃这一人之本能的行为通过“咥”的形式变成一种具有地域和乡土气息的文化。所以,在秦人眼里,事事以大、以多为美,将那些能吃能干的人视为英雄。像裤带一样的宽面正好合乎秦人这一进食习惯,放在老碗显多,招待客人显热情,西府有句方言叫“冒头干面”,意思是捞在碗里的宽面条快溢出碗了,这正适合秦人食量大的特点,捞半碗面就显得小气。因为吃面不是吃席,就不可能细嚼慢咽、推来让去地“文吃”,得“野吃”才过瘾,否则老感觉没吃饱。
  裤带面并不是老关中人天天能吃得起的,困难时期,算是老陕改善伙食的“改样饭”。一是麦少,二是做起来费面费时。从和面到揉面、醒面至少得一个多小时,再到擀或扯更费时费力。所以,裤带面是老陕的“丰收宴”“解馋饭”,吃了裤带面,浑身像充了电,干起活来像头牛,走起路来一阵风。如今把裤带面发扬光大的算是杨凌蘸水面、咸阳的biángbiáng面最有名。
  裤带面,这老陕曾经的一怪,但愿能一直温暖秦人的味蕾,撩拨秦人的乡愁,在秦人饮食文化的传承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