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金融之窗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西秦视点
第08版:本市新闻
标题导航
|
让孩子快乐成长
发现身边的小暖男
我国将建智能化基础教育评价系统助力科学教育评价
好人好事多展现新风貌
德育为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送教下乡情暖学生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德育为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捡到现金归还失主、勇救落水儿童、暖心帮助摔倒的外卖小哥、将摔倒的老人送入医院……在我市中小学生中,类似这样的好人好事还有很多。那么,我市中小学生中的好人好事缘何层出不穷呢?
“在德育上做文章,让德育变成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宝鸡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为此,自2018年以来,我市将“德润宝鸡·书香陈仓”中小学德育行动升级为“新时代·新德育”,并以“思想立德”政治引领、“实践修德”行为养成等八大行动为统领,着力打造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模式。同时,我市将中小学德育工作列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如今,德育在学校的位置,已经从以前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变成了现在的重中之重。
传统文化擦亮人生底色,也是我市中小学生中好人好事多的缘由。陈仓区实验小学自主创编的古诗韵律操便是明证。每到课间操时,吟诵古诗的声音便会响彻陈仓区实验小学的每个角落,而且3000多名师生不光口中朗诵着诗歌,身体还伴随着诗歌的节奏“翩翩起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陈仓区实验小学负责人证实,自从古诗韵律操进入校园以来,学生的礼貌用语多了,污秽词少了;笑容多了,怒气少了;孝敬父母的多了,顶撞父母的少了;参加公益活动的多了,漠不关心的少了;关爱他人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
仪式教育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向美。我们不妨看一看渭滨区经二路小学的开笔礼仪式:书法老师饱蘸浓墨,一撇一捺郑重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新生代表击鼓明志……“这满满的仪式感就是为了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生动传递给每一位学生……”经二路小学校长冯月林解释道。在我市中小学校,类似这样的仪式还有很多。教育人静心打造这些仪式的目标只有一个——用课堂教学、主题活动、道德实践等方式,开展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等“八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仪式教育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从最基本的规范抓起,贴近社会、贴近日常生活、贴近学生认知的德育行动,能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养成,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向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