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综 合
标题导航
|
大如年冬至
读四大名著中的冬至故事
吃冬至饺子的由来
玩九九歌、消寒图盼春暖
忆冬至的敬师敬老礼仪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吃冬至饺子的由来
本报记者于虹
冬至,又被称作“冬节”,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周秦时代,人们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可见,冬至在古人心中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对冬至的重视,还体现在庆贺冬至的习俗上。《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庆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冬至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饺子是必备的应节食物。谚语有云:“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据传,这种习俗与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有关。相传,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后,看到人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决心救治受伤的乡亲,他命弟子搭台筑灶,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食物“娇耳”,制作成“祛寒娇耳汤”,分给来求药的人吃。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取名“饺子”。这段传说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在历史上,张仲景确实是治疗伤寒的高手,他写了一本书叫《伤寒杂病论》,它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张仲景生活的年代距今已1800多年,且不管这个传说的真假,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口口流传的民谣这样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事实上,如今人们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早已不是为了治冻疮,而是一种朴素的冬至节日习俗。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