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珍贵的合影
◎于萍
  你是否听过坊间流传的笑谈:帮扶干部还和猪照相哩!嘿嘿,你还别笑,还真有这档子事,千真万确,我就在臭气熏天的猪圈和一群“白不溜秋”的猪娃照过相。不过,恐怕要让想看热闹的看客们失望了,对我而言,那是一张十分珍贵的合影。
  2018年2月底,春寒料峭,我和同事们以帮扶干部的身份,怀着脱贫攻坚的满腔热情,来到位于秦岭北麓腹地的岐山县鸡坡寺峪村,但眼前的状况让我们傻了眼:深度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进村的山路蜿蜒曲折,一边紧邻石头河水库,一边紧贴山体。我们的面包车小心翼翼地行驶在山路上,看着窗外的深沟陡坡,车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没有人再敢嘻嘻哈哈地说笑。深山里手机没有信号,通信中断,我和同事们不敢贸然分头行动,只好挨家挨户地进行对接。因为住户分散,这个山腰住一户,那个山坡住一家,等找到熊哥家时,我们已经顶着风寒走了四个多小时。熊哥是我们帮扶的四十户贫困户里最远的一家,低矮的土屋掩映在萧条的山林间,好在山里的初春,草木尚未苏醒,要是在草木葳蕤的季节,不定能在葱葱郁郁的山林里找得见。
  熊哥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皮肤黝黑,身上有股山里人特有的朴实劲,媳妇和两个儿子在外打工,他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不能外出,偶尔跟着清林的队伍打几天零工。根据他家实际情况,我把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政策详细地说给熊哥听,鼓励他尝试发展生猪养殖,熊哥半信半疑地问:“这事真能弄?”“没麻达!”我给他打了包票,“国家产业扶贫政策这么好,你放心养,贴赔不了。”就这样,春去秋来,我和同事们坚持每个星期进山走访一趟,从春暖花开一直到秋意盎然,山林里偶尔会有野鸡、野猪、蛇等出没,遇上下雨天,路上也会有滑落的石块,甚至还会遇到滑坡的小树挡道。尽管路途凶险,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每次惊险之余,一想到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期盼,我们依然坚定地走在扶贫的路上。大山深处,和风携来醉人的花香,山林中色彩旖旎,阳光洒落下来,层林尽染,穿行在蜿蜒的山路上,我们的心中也洒满了阳光,但愿这丝温暖能给困难群众贫瘠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熊哥建了两个猪圈,凑钱买了20头猪崽,一头头粉嫩可爱的小猪崽,在熊哥的精心饲养下,一天天变得壮实起来。我们走近猪圈,看着那些全身毛色粉白的猪崽,头小耳大,颜面清秀,体躯修长,肌肉丰满,四肢健壮,活脱脱一群可爱呆萌的小佩奇。我笑着对熊哥说:“相信这群小可爱一定会带你配齐好日子。”熊哥呵呵地笑了起来,站在一旁的同事也被逗笑了,他快速抓起手机,瞬间拍下了那张珍贵的合影。几个月后,眼看着活蹦乱跳的猪即将出栏,熊哥却提前将猪卖掉了。原来为了打好青山绿水保卫战,政府对秦岭北麓开始进行水源地保护政策宣传,熊哥了解到生猪养殖对环境污染严重,国家不提倡水源地大量养殖,便忍痛割爱,这使他基本没赚钱。
  猪养不成了,我琢磨着必须帮助他尽快发展其他产业,重新让他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于是我联系了村上互助资金协会,帮熊哥申请了两万元产业扶贫贷款,鼓励他发展中蜂养殖,“你放心弄!”我继续拍胸脯打了包票,“土蜂蜜是香饽饽,不愁卖,到时我帮你包销。”就这样,熊哥开启了养蜂的甜蜜事业。
  产业扶贫政策,温暖了困难群众的心,点燃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也擂响了脱贫攻坚的战鼓。每个寻常的日子一天天叠加起来,近两年的时间眨眼而过,昔日秦岭腹地的深度贫困村,在国家政策和我们的帮扶下,困难群众全都搬迁进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熊哥自然也不例外,他现在的日子真的过得比蜜还甜,整天乐呵呵的,忙着在新房里给儿子筹办婚礼呢。
  “咱非亲非故的,跋山涉水这么远的路,跑来跑去你到底图个啥?”熊哥曾不止一次地问我这个问题,帮扶这么久,我想我终于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了。因为我是一名帮扶干部,这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份职责、一种担当,这也是我的初心和信念。更何况,在我的心里,党群永远心连心,干群永远一家亲!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