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晓妮
校园里来了新主力
如今,大中小校园是“00后”“10后”的“地盘”,他们已经替代“90后”学生,成长为大中小校园里的新主力。新主力来袭,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学生呢?我们不妨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他们。
早熟,这是陈仓区群力学校教师赵晓会提供的关键词。她用自己的学生举例说:“有次,我给学生跳了一段舞蹈。跳完之后,我正在期待学生的热烈掌声。谁知,学生小潇给我泼了一盆凉水:她在得知这个舞蹈是我编的之后,直接来了一句‘可真难看!’我当时惊得差点没晕倒,但依旧假装镇定地说那你有没有好看的舞蹈跳给大家?‘有’,她爽快地答道,并为大家跳了一段拉丁舞。看着她的优美舞姿,听着其他学生的热烈掌声,我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早熟了。”
个性,这是扶风县绛帐初中教师李小红眼中新主力的特征。这个关键词要从《五柳先生传》一课说起。当天课堂上,她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陶渊明现在还活着,你会喜欢他吗?回答问题时,学生们各抒己见,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喜欢,但学生任林涛的回答却是,“老师,我不喜欢陶渊明,他有自闭症。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交流……”李小红说:“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我的切身感受是如今的孩子不追风,不盲从,有自己的个性。”
责任,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00后”“10后”留给所有人的直观感受。疫情发生后,我市眉县职教中心学生朱如归大年初一出门,坐汽车、倒火车、徒步,奔赴千里之外的湖北,当起了志愿者。与此同时,金台区斗鸡中学学生何佳鑫主动帮助社区排查登记外来人员,为进入社区的人员测量体温,在小区内帮助工作人员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并为公共设施消毒。
这三个关键词简单描画出了“00后”“10后”学生的轮廓。虽然只是一个大致轮廓,但不难看出校园已经来了新主力——“00后”“10后”,他们独立、聪明、自信、早熟,对世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数字化造就新“烟火”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这句话是不少“00后”“10后”的人生信条。他们确实是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新“烟火”。那么,这些新“烟火”是如何形成的呢?
赵晓会认为,原因之一是知识渠道变了。她说,以往知识是老师、家长的专利。孩子的知识多来自父母和老师。但如今的数字化时代,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海量知识。甚至,一些“00后”“10后”在许多方面的知识面比老师、家长更宽、更深。多元化的知识渠道和其带来的海量知识,让如今的孩子变得早熟、聪明。
数字化时代加速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以前的孩子,社会关系很简单,无非是家里人、小伙伴。但如今,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天南海北的人、不同领域的人,加速了社会化进程。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声音与观点接踵而至,让如今的孩子学会了不盲从、不跟风,学会了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
宝鸡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的观点是数字化改变了教育理念。他说,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教知识,忽视了个性化培养。而数字化时代需要创新型、多元化人才。因此,如今的教书育人更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多元能力培养。这份呵护与尊重让如今的孩子有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动力,也成就了他们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特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要经历自己的成长,数字化时代的特色烙印在“00后”“10后”身上,让他们成了不一样的“烟火”,让他们活得更恣意、更真实、更敞亮。这恣意、真实、敞亮与他们生长的时代有关,与他们被海量的资讯“武装”有关,更与他们受到的关爱、呵护、尊重有关。
教育人得换换脑筋
“00后”“10后”,享受了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便利,他们很聪明也很自信;但也经历了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冲击、迷茫与焦虑。那么,教育人如何“接招”呢?
更新教育理念,这是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的建议。他说,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是知识的唯一输出者。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但在知识获取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如今,教育人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方式。在新时代的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多元化的知识和视角,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领他们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研究学生,这是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校长、老师的一致观点。他们给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好,教学也非常卖力,但不受学生欢迎。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说到底其实是教师不懂学生。亲其师、信其言。教师教得再好,教得再卖力,学生不买账,教育效果能好吗?因此,在数字化时代,教育人最需要也最应该做的事情是研究学生,研学学生的身心特征、知识储备、精神世界和实际需求等,这样方能让自己的教育事半功倍。
创新教学形式,这是我市不少教育人的做法。你瞧:樱花盛开时节,宝鸡中学教师田启峰将化学课搬到了学校里的樱花树下,以诗词为开场白,给高三学生上了一堂不一样的化学课;宝鸡一中将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真人秀节目引入课堂,打造出宝鸡一中版《超级演说家》,引导学生展示风采。情景剧教学法、游戏式教学法……在教育教学的创新路上,我市教育人在积极摸索。
让“00后”“10后”找到自己的定位,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育工作者要随事而制,因时而变,力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用奋斗书写青春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