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宝地,浩史如歌。看万载物史明珠,聚无穷锦绣华章。煌煌青史,铜鼎钟铭载仁爱礼世之功;泱泱文脉,金石浩卷润道兴德昌之源;凿凿石碣,精勒域内拓疆兴邦之绩;灿灿长卷,细表宝鸡宏图靓景之愿。人文肇始,江山可读。
周秦故地,地襟巴蜀,水映关陇。襟渭水而带五河,控秦岭而放西域,扼八百里秦川之首,踞千里秦岭之要。地容峦原溢秀色,水蕴灵秀盈辉彩,展无穷地物风光,蕴无尽华夏奇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穿千年历史烟云,走进远古,走进周秦,走进宝鸡,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寻访不断涌流的神奇。这里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这里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这里的山山水水,无不深烙着远古文明的印痕;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依稀闪动着千年沧桑的慧韵。
悠悠历史的沉积,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宝藏,拂去漫漫岁月的尘灰,先民们的足迹让我们去追寻那遥远的过去。人称炎帝故里的宝鸡,人称周秦古都的西府,人又称青铜器之乡的宝鸡,在我国那悠长绵绵的历史中,曾经闪耀着多么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多么丰厚的基石。那些历史虽然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但先民们用他们智慧的桨激起的簇簇浪花,先民们艰难跋涉所留下的串串足迹,却保留在大地之下,成为历史文化宝库中重要的彩章。
当渭河踏破千障来到宝鸡时,峡谷在这里猛然间壮阔浩荡起来,而清姜河、金陵河从两侧奔流入渭,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十字。也许,正是这样一个三河汇流的独特地貌,启迪了我们的祖先,他们认准了这里就是开启文明之光的热土与宝地;正是渭河的开阔与浩荡,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便形成了豁达的胸襟和包容一切的气度。所以,北首岭人完成了渔猎经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
一部七千年前写就的无字地书,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历史的童年。遗址中发掘的50间房屋,门庭相望,排列有序,它是原始社会氏族村落的真实写照。发掘的400座墓葬,而主人总是将头枕向陵塬。在他们看来,人死了就像太阳下山,所以,死者的头就向着太阳落下的地方。他们又希望自己的生命得到重生,祈愿子孙繁衍昌盛,所以,把脚踩向渭河,愿自己的子孙像河水一样源源不断,永不涸竭。他们对故土是多么留恋,对子孙是何等抚爱和深情。遗址中出土的网纹船形壶,就像一只在海中颠簸航行的船。身上用彩笔画成的网纹,犹如网撒水中,成为一件最早的艺术珍品。生活用具上,用彩笔画的鱼遨游于浅底,又见鸟飞翔于蓝天,栩栩如生,逼真生动。特别是水鸟衔鱼图,勾画出了一只水鸟叼住一条鳞鳍齐备的大鱼,鱼负痛回首挣扎,水鸟紧衔不放,充满了紧张生动的生活气息。这些作品,是先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我们的民族对社会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光辉记录。
五千年前,渭河又吟唱出我们伟大民族的初音。宝鸡的姜城堡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生命——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他出生在渭水之畔的蒙峪,成长在瓦峪河西岸的台地,九圣泉是他洗浴嬉戏的地方,肥沃的土地是他教民稼穑的平台。那个时候,人民疾苦,温饱难顾,疾病蔓延。为了挽救族人的生命,炎帝不辞劳苦,踏遍了秦岭山麓,尝尽了百草,为人治病,而自己却中毒身亡,医药之神是人们对他最高的奖赏,神农祠是人们凭吊追远的圣地。
炎帝虽然死了,但他所带领的姜姓部族却坚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不断繁衍壮大,黄河流域印遍了他们的足迹,子孙遍布了华夏大地,以至海峡两岸,大洋彼岸。炎帝神农氏的姓氏由“羌”到“姜”的演变中,姜炎文化也在各氏族的融合过程中积淀生成,熠熠生辉,从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石。
姜炎文化的传播,又为周文化的形成铺展开一片绿荫。
三千多年前,周人的祖先来到这里,滚滚紫烟在周原大地上翻卷,一条条铜锡合金的巨流,从熊熊炉火中奔腾而出,浇铸出青铜文化的新时代。以“德”“孝”为核心的礼乐文化,开启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殷墟、周墟,盛衰交替;《商颂》《周颂》,禾黍离离,历史在这里深耕细耘,长出经、史、子、集;仪礼、礼记,曲礼俨俨,文化在这里演绎出仁义礼智信;周人第一次将人们组织到一个有序的礼制社会中,从而彻底完成了野蛮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巨变。透过一件件精巧美妙的青铜器,我们感受到了周文化的厚重与灿烂,那正是礼乐文化与时代智慧、先进工艺熔铸而成的立体化的历史群雕。
周文化的积淀,为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契机。秦人几乎正是踩踏着周王朝的脚印来到宝鸡,开始了其通向帝国的长达五个半世纪的艰苦旅程,最终完成了统一全国的重任,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雍城的残垣遗址,大型的宗庙建筑,旷世空前的秦公大墓,展示着秦民族追求博大的精神和价值取向。
正是周秦文化的厚重之根,才结出了青铜器的丰硕之果。正由于当年周秦人的视野越出了渭河的浪波,飞越了巍巍秦岭,才留下了让今人产生无尽遐想的历史瑰宝。
当我们在法门寺的众多珍宝中流连,眼前会闪现出一幕幕盛唐文化的景象;在一件件珍宝灿灿的光晕中,你似乎能感到跃动着当年能工巧匠们荟萃四海技艺、凝聚八方智慧的高远眼光,也能领略到这块土地上积淀浓厚的文化蕴涵。法门寺地宫的发现,使盛唐文化的阳光空气弥漫于世。有人说,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美妙的诗,神奇的梦,再加上真身舍利的到来,给这个诗梦的世界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而这一切都折射出唐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博大胸怀,也正因为如此,唐才成为我国民族历史上又一个重大转折。
历经千年岁月,从远古到盛唐,这块土地见证了中华文明发展史的三个辉煌时期。当人们惊叹一处又一处的神奇之时,也当会深思那辉煌后面的缘由。中华文明的根在这里,并生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树多成林,自会绽放一片姹紫嫣红、余香飘绕、弥久不散的卉园。中华文化的源在这里,并海纳百川,汇流成民族文化的波澜壮阔。
宝鸡,作为民族文化中一方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我们在此流连,在此发现,那一处处辉煌的闪光,既远且近,犹如朝阳明月,犹如群星闪烁,只要你走进宝鸡,你自然会看到,也会深切地感受到……
昨日是源,今日是流,古代文明称奇于世,功归祖先,然祖先之伟业也泽被今人,激励我们当去创造辉煌的现代文明。前有古人,继之当有来者,愿宝鸡乘慧风创文明之羡;藉春雨而开经济之禳,让千年后人来者,再叹今日,美哉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