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亚妮(左一)给大家讲解“安心小屋”使用方法 本报记者张琼
10月下旬,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布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名单,褒扬广大青年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严峻斗争中的突出表现。宝鸡明朗心理关爱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吕亚妮榜上有名,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这位疫情中逆行的西府姑娘,凭借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服务能力,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抚慰了多位疫情中的心灵创伤者。时隔半年多,在武汉开展心理援助服务的一个个案例,仍浮现在吕亚妮心头。
去武汉冲锋精神的父女传承
今年3月初,当大多数人宅在家防疫时,吕亚妮在网上忙得不可开交。疫情防控期间,宝鸡心理服务需求迅速增多,那武汉呢?那座与新冠肺炎作斗争的城市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疫者,也必然需要更多的心理援助服
务。吕亚妮萌生了去武汉做心理服务志愿者的想法。
3月18日中午,吕亚妮接到了来自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的邀请电话,她通过了审核,次日可前往武汉。吕亚妮把女儿托付给亲人后,回到老家和父母吃了一顿团圆饭。得知女儿要去武汉,母亲焦虑地在厨房走来走去。吕亚妮的父亲是一位77岁的退伍老兵,曾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虽已年迈,坐在轮椅上,但军人气质不减,心系国家。吕亚妮问父亲:“爸,您是当过兵的人,战斗打响了,总有人要冲锋上战场,对不对?”父亲虽已不能言语,但听到这话,坚定地点了点头。
3月19日,吕亚妮带着亲友为她准备的防护物资和擀面皮,坐上了去武汉的列车。晚上7点,吕亚妮与北京来的两位心理专家在武汉会合。大家顾不上吃饭就开始开会,吕亚妮和团队梳理了三个任务:调研了解社区疫情下全民心理状况;开展逝者亲属和医护人员的心理援助服务;探索疫情下的心理服务路径。
当晚,望着空无一人的武汉街道,吕亚妮对自己说:“一定要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
访社区疏解基层工作者的压力
今年3月,武汉尚在封城中,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着给居民配送蔬菜、购买药品、登记信息等多项工作,工作强度和压力大。吕亚妮在走访中发现,很多社区工作人员持续处于疲惫、焦虑、憋闷的心理状态,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一次,吕亚妮与一位社区主任沟通,这位社区主任看起来状态不错,但说话语速非常快,面色疲惫不堪,对近距离接触的一切事物格外警觉。这个社区有3万多户居民,居民不能出门,只能由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分组为居民配送物资,经常半夜去超市门口排队预约、领取生活用品,并需及时掌握居民健康状况。
吕亚妮认为,这位社区主任为创伤后应急障碍,便对其进行心理健康引导,让他充分宣泄和释放情绪,教给他放松方法。这位社区主任说:“谢谢你的帮助,我感觉心态轻松多了,能睡个好觉了。”
有一个社区老年住户多,且有800多户老人为独居状态,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需要社区工作人员每隔三天上门了解、掌握老人生活物资供应和健康状况。一天,社区书记久久敲不开一位独居老人的门,情急之下,叫来老人的孙子打开房门。发现老人已倒在卫生间门口,失去生命体征,社区书记赶紧把老人抬到床上,拨通了救援电话。老人没有外伤,是意外摔伤还是病逝无从得知,老人厨房里有饭菜,不存在生活物资断供情况。社区书记为老人把身子擦洗干净,并换上衣物,将老人送去殡仪馆。忙完这些,社区书记担心给同事和家人带来感染风险,迟迟不愿进社区和家门。
为减轻这位社区书记的焦虑和压力,吕亚妮引导其进行情绪宣泄和放松减压,帮她减轻心理负担,在持续心理干预下,这位社区书记说:“心理援助作用真的很大,让我从抑郁氛围中解脱出来,也更有力量、更有信心奔赴防疫一线。”
还有一次,吕亚妮接到一个社区的求助信息,社区内一位妇女有自杀倾向,希望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这位妇女的丈夫是出租车司机,在开车过程中疑似被感染新冠肺炎,留下一张纸条后离家出走了,后来,被发现逝于铁道旁。这位妇女在承受丧夫之痛外,还承受了来自亲人及他人的质疑和责备:你是不是不愿意花钱给丈夫看病,你是不是害怕被感染,把丈夫赶出了家门……面对流言蜚语的压力,这位妇女表现出极强的自杀倾向。
通过交谈,吕亚妮发觉这位妇女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便站在母亲的角度分析了婆婆得知儿子死讯的心理反应,孩子情绪失落也是出于对父亲逝世的不理解和不愿相信。吕亚妮引导这位妇女,充分宣泄失去丈夫的悲痛情绪,并从认知上进行调整,帮她联系和重新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保持和外界的稳定沟通,坚持每天接送儿子,通过持续半个月的心理疏导,帮其解除了心理危机。
医医者倾听医护人员内心语言
在抗疫一线,医护工作者冲锋在最前线,他们承担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吕亚妮和同行专家按照工作安排,通过网络和手机对医护工作者进行心理援助。
一次,一位重症医学科医生向吕亚妮倾诉内心压力。当时这位医生每天睁开眼睛,想起的第一件事是尽力让患者活着,持续高压的工作,医院、酒店两点一线跑,这位医生没有时间关注内心,也无人可倾诉。如果有患者病逝,他会下意识自责,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好,是不是再努力一点,就会挽留一个生命……在心理压力下,这位医生晚上很难入睡。
吕亚妮对这位医生进行了专业的心理放松服务,并引导这位医生多宣泄、多沟通,舒缓自己的情绪,有效释放了其心理压力。
还有一次,一位护士向吕亚妮倾诉,早上去病房最害怕做的工作是清床,昨天还在护理的患者,突然一夜之间病逝了。看着空荡荡的病床,这位护士的情绪几近崩溃,产生无助和恐惧情绪,在和吕亚妮交谈过程中数次哭泣。吕亚妮通过微信视频聊天,静静倾听,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
吕亚妮说:“医护工作者和我们一样,也是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和焦虑压力的困扰,把憋着的话说出来,把郁闷恐惧的情绪宣泄出来,会好很多。”
探路子摸索心理服务的新路径
在武汉的日子里,吕亚妮和同行专家们意识到,疫情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逝者亲属、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悲伤的情绪在蔓延,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处于崩溃边缘,急需进行情绪化解和疏通。
疫情之下,如何让心理援助有效参与进来?面对重大心理创伤如何引导心理康复?这次武汉之行,让吕亚妮和同行专家陷入了深思,并力所能及地开展了一些实践。比如在部分社区建立“安心小屋”,对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下沉干部等开放,帮助大家舒缓心灵压力。此外,引导大家通过网络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借助手机APP“心灵密友”等,认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吕亚妮介绍,全国30多个地区将设立“安心小屋”,常态化对居民和社区工作者展开心理服务。“滴水虽微,可汇浩海,星火虽暗,可化燎原。”吕亚妮说:“40天的武汉之行让我的人生视角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举全国之力、万众一心去抗疫,这成果来之不易,让我更珍惜这平静美好的生活,也更热爱我们强大团结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