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廉政广角
第05版:特 稿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社会新闻
第08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中铁宝桥六廉工作室揭牌
麻花拧出幸福来
工作亮点靠实干
明察暗访杜绝浪费
精准监督狠刹歪风
创新推动两个责任合二为一
运用两书一函做好监督大文章
给项目招投标立规矩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麻花拧出幸福来
胡东
“大娘,您家几口人,平常靠什么维持生活,现在还有啥困难……”
“家里3口人,除了我和老伴,还有儿子在宝鸡打零工,平常就种点小麦,儿子每个月会给些零用钱,日子能过得去……”
这是去年4月份我刚到金台区纪委监委任职不久,第一次到单位帮扶的脱贫攻坚村——索家村入户走访时的场景,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半,但在我脑海里仍历历在目。
索家村虽说毗邻市区、土质肥沃,但工业基础薄弱,劳务输出是村内普通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可我包抓的村仍然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更别谈如期脱贫了。我越想越不是滋味。
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帮扶工作队员一起,逐一入户,了解所有贫困户关于产业发展的真实想法、发展意愿以及参与热情,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大部分贫困户都希望产业投入少、产出快、门槛低。
“这哪是什么实质性的建议?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我犯了难。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午吃饭的场景启发了我。由于村上没有餐馆,我就在附近卖麻花的家庭作坊随便吃点。“你这麻花挺好吃,不像市场上卖的那么硬,估计效益还不错吧?”我随口和麻花手艺人攀谈起来。“看来你是个行家,我这已经是祖传第三代,都是纯手工做的,只可惜儿女都看不上这活,只能干一天算一天,刚够贴补家用。”他说。
麻花能不能做成产业?产业能不能在村上发展?我心里暗想,让麻花手艺人带着大伙儿干,把手艺传给贫困户,既发展了产业,也实现了传承,又能带动贫困户就业,岂不一举多得!
说干就干。我征求镇、村班子成员以及贫困户代表意见,大家一致认可。接着,我马不停蹄地去和麻花手艺人沟通合作事宜。
经过商谈,从手艺传承、收入对比、扶贫惠民等方面帮他“算大账”,我们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村上成立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传承人+贫困户”的模式,将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和传承人的技艺优势紧密结合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和同事们的齐心协力,今年4月24日,“索家村人民麻花合作社”挂牌成立,25户贫困家庭签订产业发展“户社村”三方协议。同时,我们主动对接餐饮企业、利用自身亲友资源拓展销路,麻花的销量稳步提升,月销售额突破3万元。截至目前,合作社已为全村25户贫困户发放分红17500余元,参与务工的贫困户每户发放1000元至3000元。
一根麻花,能将乡亲们紧紧拧在一起,还能拧出收入、拧出笑脸、拧出幸福。望着他们手里拿到的分红,我的内心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