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宝鸡出土东汉“摇钱树”——
见证秦岭蜀道两端文化交流
◎辛宇

  
  前不久,宝鸡出土的东汉时期青铜“摇钱树”被成功修复,成为近来媒体关注的焦点。那么,青铜“摇钱树”是如何发现的?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还得从考古发掘说起。
  2018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在我市高新区马营镇郭家崖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未经盗扰的汉代砖室墓。
  砖室墓是汉代墓葬的一大特色,起始于西汉中期的关中、中原地区,在以后各代均有沿用。这座砖室墓由斜坡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后室等部分组成,用青砖垒砌而成,券墓技术相当成熟。这是古代典型的三室一厅式样,体现了古人“视死如生”的价值观。夫妻俩合葬于后室,随葬品放置于前室。考古工作者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判断此墓的年代为东汉晚期。东汉晚期,民生凋敝,在当时能建造这样一座墓葬,表明墓主至少是富裕地主。
  墓葬随葬品中有陶罐、陶釜、铜钱等,其中最为显眼的要数一株青铜“摇钱树”。由于墓葬受到雨水和淤泥浸泡,“摇钱树”出土时已经发生折断,只剩下86厘米残高,树叶残枝散落周围,修复难度很大,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专家整体打包带回室内研究修复。
  经过文物保护人员连续两年多的清理、保护、修复,这件东汉青铜“摇钱树”终于重焕风采。修复后“摇钱树”高110厘米,由树干、枝叶和底座三部分组成。青铜树干上分别有纵横交错的五层枝叶,装饰有代表金钱的玉璧、铜钱,还有代表神鸟的凤鸟装饰,造型独特而华丽,十分罕见。特别要提到的是,五节树干上,每节都铸有佛像。
  墓葬中随葬“摇钱树”是汉代墓葬的一个特点,主要流行于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该题材有现实的寓意,因为“摇钱树”上挂满铜钱,显示要将财富带入死后的世界。
  流行于西南地区的“摇钱树”在宝鸡地区出土,再次凸显宝鸡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位于清姜河流域的茹家庄一、二号西周时期墓葬分别出土两件男、女铜人像,与祭祀有关,有研究认为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金沙青铜立人源出一系。这是巴蜀文化辐射至宝鸡地区,与周文化交流和碰撞的结果。这些文化交流依靠其附近的故道而实现,故道是巴蜀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本次“摇钱树”的发现,再次显示汉代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见证了1800多年前秦岭蜀道两端的文化交流。
  (作者系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