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体育周刊
第05版:农业农村专刊•县区新闻
第06版:文 化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专 题
标题导航
|
最美家乡河我心属清姜
让母亲河重焕光彩
逆流而上感受最美家乡河
清姜河的前世今生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逆流而上感受最美家乡河
——探寻清姜河源头侧记
本报记者李晓菲
山为骨,水为魂!宝鸡1.8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淌着大大小小300多条河流,仅市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多达62条。然而,有一条河全长只有43公里,河床最宽也只有30多米,虽不是最长最宽,却是本地人心目中最美的家乡河,她就是——清姜河。
10 月30日一早,迎着绵绵细雨,记者跟随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一路逆流而上,翻山越岭,探寻清姜河之源,感受这条历史之河、生态之河、幸福之河的无限魅力。
探 奇
瀑布峡谷藏于市区
飞流直下的瀑布美景,必在地势落差之下才能形成,如此景观大都隐藏于深山之中。然而,在位于渭滨区川陕路姜河二区住宅区附近的清姜河峡谷段,记者却见到了一处隐秘在此的飞瀑幽谷。
记者自清姜河入渭口处一路向南,发现河两岸经过治理后,昔日的荒草滩,早已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游园广场。虽已至深秋,仍有一些市民在此或赏景散步,或提笔练地书,记者所到之处一步一景,满眼皆绿。顺着清姜河生态景观公园继续南行,一路听着清姜河潺潺的水声,看着河面上不时飞过的白鹭,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的景虽美,但不够惊艳,再往前走那才是不虚此行。”市水利局原局长、正高级工程师常崇信兴奋地说,让记者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十多分钟后,加固河岸的壁砖不见了,眼前是一段原生态的峡谷地段。虽然峡谷不深也不长,但经过岁月洗礼,两岸大小不一的岩洞随处可见,让这处天然峡谷好似一位农家汉子尽显朴实粗犷。
然而,让人更加惊喜的是,峡谷尽头居然有一幅瀑布,清姜河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响声雷动,水花四溅,形成了“不用弓弹花自散”的壮丽景观,据说丰水期景色更为壮观。“这里原来是附近电厂的溢流坝,废弃后我们水利部门通过修整,利用了水坝落差形成了瀑布,刚好与下面的峡谷相呼应,让宝鸡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瀑布峡谷美景。市区里既有瀑布又有峡谷,这在全国都不多见。”常崇信说。
寻 史
一泓清水见证兴衰更迭
向南、向南,一路向南!
沿着川陕路驱车10分钟左右,一路上本就阴沉的天下起蒙蒙细雨,不远处古(yu)公园四个大字遒劲有力。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清姜河东岸相继发掘出了茹家庄、竹园沟和纸坊沟等西周时期的(yu)国遗迹。2014年,古(yu)公园修建完工正式开放,供游人休闲娱乐。
走进古(yu)公园,吊桥下就是清姜河,河依然在,但曾经的(yu)国却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人逐水而居,站在清姜河之上,让时光倒流至西周初期,或许那时的姜河边有一位(yu)国人正在取水,或许一场战争正在这里爆发,然而,他们的故事大多无人知晓,唯有这一泓清水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更迭。
“ 这里有一个泉眼,一些市民还会开车来这里接水喝,这可是纯净的山泉水。”在渭滨区河务站工作人员冯华的带领下,我们走过梅竹园,穿过小道,来到百姓泉。只见山壁上一条石龙盘于其上,泉眼则被修成了鲤鱼形状,清澈的泉水正从鱼嘴中流出。“清姜河的水质特别好,市区的饮用水部分就是来自这里。”冯华说。
要了解清姜河的人文历史,那就不能不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的大散关了。大散关地势险要,是扼秦蜀之咽喉,守川陕之要地。据统计,历史上争夺散关之战有70多次,更有许多文人墨客为此写下诗词。“过去,清姜河的水比现在要大得多,敌人想要从水上通过那是不可能的,只能从关口过,可以说清姜河成就了大散关的险要。”常崇信说。
细雨之中,清姜河道旁的峭壁上“铁马秋风”和“古大散关”字样依然清晰,但这里却早已没有了战火和喧嚣,留下的是潺潺河水以及“平时战伐今何在?落日秋风大散关”的感叹。
溯 源
“过关斩将”走向山路尽头
见识了清姜河的美,了解了这条河蕴藏的厚重历史,让记者对她的源头更加感兴趣了。是什么样的源头活水,汇聚成了这条河?尽管雨越下越大,但好奇心驱动了我们继续前行的脚步。
通过几道“关卡”,汽车驶到了秦岭主梁上的分水岭,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从这里分开,诗句:“分水岭上望天地,黄河长江各一边”说的就是这里。山势蜿蜒起伏,路的尽头似乎是通向人间仙境的天路。直到没有路,汽车才停下来,我们到了神沙河林场。河水在流淌,她的源头依旧一眼望不到边。“这是神沙河,是清姜河的最上游,我们离源头已经很近了。”常崇信说。此时雨又密又急,天色暗了下来,气温随之又降了几度,给我们的继续前行带来了很大阻力。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的追源之路只能作罢。虽有些遗憾,但能来到这人迹罕至的清姜河上游,此行也算圆满。记者调整心绪,用心感受离源头最近的水声。随手捡起河边一块石头,置于掌心细细摩挲着纹路,这是河水留下的印记。眼前山间云雾缭绕,山色青苍一片,神沙河游走山下,如一条银龙为寂静的山谷带来活力。巨龙顺着河谷慢慢游走,记录下了两岸的点点滴滴,为沿河群众带去了甘甜之水,为企业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这是一条历史之河,姜炎文化发源于此,这里有西周时期(yu)国遗迹……在这里,历史与人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这是一条生态之河,河水潺潺,汩汩不息,浇灌的瓜果甘甜多汁,庄稼茁壮成长。
这是一条幸福之河,清澈的河水是市区人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长岭、烽火等很多企业得到滋养。在河两岸大大小小的游园里,宝鸡人在这里共度欢乐时光。
清姜河,就是宝鸡人心目中最美的家乡河!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