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副 刊
标题导航
|
娘的专车
木杆秤
一盏煤油灯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盏煤油灯
◎陈喜军
莽莽六盘山在关中平原北部余峰一甩称之为千山,我就出生在这茫茫千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打我记事起,家家都点煤油灯,每到晚上,高高低低的村庄油灯亮起,就像飘忽不定的萤火虫,忽闪忽闪的,和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应和着,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地,天地浑然一体,很是壮观,颇有杜甫笔下“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之遗风。
天刚蒙蒙亮,小山村就露出她自然朴实的模样,依山而建的窑洞,三三两两的院落,其间夹杂着低矮的茅草房,这时候,黑夜里给我们带来光明的煤油灯也该休息了。
上世纪70年代初,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连煤油也不例外。到了六岁左右上学时,我也学着别人,找了个大号药瓶,在瓶盖上钻个眼,用铁皮窝成圆筒,装上棉线捻子,把铁皮筒穿过麻钱,插进瓶盖眼中,一盏简陋实用的煤油灯就做好了。伴着这盏煤油灯,开始了我的童年生活。
鸡叫头遍,天还没有亮,我就被母亲从被窝拽醒,哈欠连天地揉着眼睛,斜挎上书包,提着煤油灯跟着堂哥他们去上学。堂哥他们嫌我小,母亲又不放心地叮嘱道:“明明,你把军军娃引上。”
爬过一段小陡坡,走上三里多地,就到了东庄小学。天还未亮,我们点上煤油灯,在昏黄的灯光下,咿咿呀呀地开始早读。记得那课桌是两个泥土台子上面架了一张长木板,每张桌子能坐三人,新锯的木板散发出幽幽的清香,好闻极了。
灯光如豆,教室里火苗跳跃。一不小心还会出现险情,不是这个看书距离太近,把书烧着了,就是那个把头发给燎了。几天的读书生涯,我眉毛燎秃了,头也被燎得像狗啃的一样,有几页书也被火烧得残缺不全。
到了晚上,我也像模像样趴在油灯下写作业。灯火跳动,灯烟袅袅升起,如同升起朵朵祥云。借着昏暗的灯光,母亲总有干不完的活。平时放灯的灯窝,被烟熏成黑洞洞,烟气顺带而上在顶棚上画起了“国画”,顶棚上是乌云翻滚、黑墨泼山,时间一久整个顶棚就是一幅泼墨的大写意。每到过年,人们都要用纸糊一下顶棚,整个屋子又会焕然一新。
吹灭煤油灯,一袭月光透过窗棂,屋里如同铺上了银纱。我调皮地望着月亮数星星,树睡了、山睡了、人睡了,牲口都睡了,小山村宁静而恬淡。多少年后,才在一句诗中感受到当时的意境,吹灭读书灯,一身月在手,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
当时,供销社卖的高级一点的煤油灯叫罩子灯。黑色的灯台上,罩着一个明晃晃的圆形玻璃灯罩,灯台旁的旋钮可以调节捻子长度,这样就能调节灯的亮度,白天不用时,把灯捻子调到底座中完全封闭,能防止煤油挥发,罩子灯防风导烟不会熏眼睛,但玻璃灯罩薄容易打碎,是煤油灯中的“贵族”。听母亲说,我们当地女人出嫁时,娘家都要给女儿陪嫁罩子灯。新娘就是手持这盏灯,在温馨的灯光中开启夫家红红火火的幸福日子,罩子灯也是一对新人幸福生活的见证。我曾好奇地拧着旋钮把灯捻子升来降去,捣鼓着试图搞清灯捻子升降的道理,以我当时的智商,始终没明白个所以然,但却正是这个原因,让我迷上了科技,最终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就这样糊涂过了不到一年,我就和母亲随军,前往我父亲所在的甘肃部队生活。
在城里生活,但那盏煤油灯却常常在我的眼前忽明忽暗,成了我永远的记忆。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