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民政专刊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生态环境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古代宝鸡人的艺术修养
秦人弄玉:音乐带来好姻缘
东周师旷:精通音律成乐圣
汉代马融:讲学大儒善鼓琴
明代王纶:铁胆御史文采扬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汉代马融:讲学大儒善鼓琴
本报记者麻雪
扶风县的绛帐镇是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地方,它的名字“绛帐”就很有故事。因为汉代的名儒马融讲经论道的时候,常在高台上挂一个绛色大帐故而得名,这便是“绛帐传薪”的典故。但是,很多人知道马融是名儒,才高博洽,却不知道他的雅好——“善鼓琴,好吹笛”,可谓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大儒。
《后汉书·马融列传》记载,他“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马融喜好鼓琴和吹笛,可见除了作为一位大儒有着深厚的诗书礼仪修养之外,马融更懂器乐,热爱艺术。正因如此,他的授课方式也显得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他继孔子之后开创了当时最大的私学办学规模,东汉著名的学者郑玄、卢植等,都出自他的门下。马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也就是说,他讲经论道的时候,会在前面挂一个绛色大帐,在里面设女乐,轻歌曼舞。学生们在艺术氛围里,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可见马融讲课很有吸引力。
马融将授课与乐舞结合在一起,虽然目前没有相关记载说这种乐舞是否精彩,但是,从他本人喜好和对艺术的追求来猜测,应该是雅致的。其实这二者结合,一方面体现出授课者所讲内容很具吸引力,考验听者的专注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礼乐”的结合。
扶风是周原故地,这里是周代“礼乐”文化的发源地,其形式内容包括礼仪、音乐,礼和乐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文化制度,影响深远。作为一位大儒,马融所讲授的课程范围,应该在“四书五经”范围,更会受“礼乐”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诗经》《礼记》,本就包含着诗歌、音乐、礼仪等内容。
据记载,马融满腹经纶、多才多艺,更主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这与我们现代提倡的复合型人才“不谋而合”。由此可以想到,授课与乐舞的结合,也是他“融会贯通”知识与艺术的一种体现,并且这种融会贯通还能检测出授课者和听课者的“课堂氛围”好不好,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