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国博“宅兹中国”展览结束,昨天——
何尊“回家”了
  本报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文物局、宝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览结束,10月14日,“国宝”何尊从北京安全回到家乡宝鸡。
  此次“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览,分为“吉金文字交相辉映——金文的艺术”“鸿功令德铭传万世——金文中的故事”“天人之际智慧存焉——金文中的智慧”三个单元,遴选宝鸡出土青铜器精品140余件。这些展品展示了早期中国绚丽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导人们走进神秘奇谲、波澜壮阔的青铜器与金文世界,欣赏生动有趣、仪态万方的金文艺术。在61天的展期内,该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掀起一股观展热潮,线上线下观展人数突破40万人次,得到国内外各大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有效传播了宝鸡的青铜文化,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朋友“看中国,来宝鸡”。
  海报封面、“宅兹中国”青铜铭文创意壁纸、策展人说“何尊里的中国故事”……从展览筹备到结束,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西周早期著名礼器何尊,都是此次展览当之无愧的“明星”器物。在8月14日开展当天,中国国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推出《最早“中国”!这批国宝级青铜重器在国博等你!》一文,阅读量达7.8万人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每日限流3000人,“宅兹中国”展览线上线下观展观众突破40万人次,创该馆同类展览新高。此外,展览还位列“中国博物馆热搜榜”(8月)、“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前列,并荣登“博物馆头条”微信公众号热搜。
  展览期间,众多国内知名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学等领域专家学者热议宝鸡青铜文化的重要性及“宅兹中国”展的亮点,使宝鸡“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著名青铜器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凤瀚表示,宝鸡青铜器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鼎盛时期的文化特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雷兴山指出,宝鸡是中华文明的魂与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苏荣誉感慨,观“宅兹中国”,赏青铜之美;武汉大学考古系教授张昌平说,这是他看到最好的青铜器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强调,“宅兹中国”展艺术品位高……
  据了解,何尊“回家”后,将于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期间,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与广大观众见面。本报记者王星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