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读秋
◎郭晓娟
  人们对秋的记述从未停止,我在书中找寻它的足迹。
  在《诗经》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荒凉,充满寒意的图景;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有“枯藤老树昏鸦”,也有“古道西风瘦马”的肃杀之气。但这个秋天,我阅读着刘禹锡,阅读着杨万里,也阅读了秋的明艳美丽,更阅读了秋的豁达乐观与进取。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告诉我们,不要遇着秋了就觉得秋风秋雨秋瑟瑟,其实轻微地有一点寒意,这不正气候宜人吗?“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虽遭小人谗言而被贬,但却能在城南门外临江而居写下“面对大江观白帆”的佳句。读着他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想他在一室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中,竟也有如此豁达旷远的人生境界,让人心生敬佩。
  在秋天见惯了叶落,我们会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但却很少能领略落叶的静美。当我们仔细端详、认真思考,自然就会想,一片秋叶,从春到夏再到秋,经历了多少风雨。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每一片秋叶,都有它的故事,关于吐翠,关于成长,关于遮阴,关于凋零。
  我们看到秋,不必一定要想到萧瑟,而应记得并感恩万类霜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我们看到秋天,不必只想到别离之苦,而应明白向死而生的意志会使生命变得更为美丽和宽广。
  花开是为绚烂,正如叶生是为吐翠。花开不是为了花谢,正如叶生也不是为了叶落。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