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文 化
第06版:农业农村专刊
第07版:体育周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何尊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
中国古人的分餐制
凤翔东湖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何尊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
李仲操
何尊的发现与王光永同志有密切的联系,从收藏、保管到出土情况的调查和报道,可以说主要是他经手的。我与他的接触也是从何尊开始的。1965年末的一天上午,一位陌生人来到我的办公室,说是来找市长要钱买保险柜装一件文物,并说市长已答应“研究后解决”。我想这件文物一定很珍贵,不然为什么要用保险柜装它。于是这件文物就成了我们的话题。经过那次谈话,我才认识了王光永同志,所谈的文物就是后来被定名为何尊的青铜器。约略过了半个来月,我去博物馆看这件铜尊,光永同志在金台观玉皇阁接待了我,并从保险柜取出铜尊让我看。阁内光线暗,他又搬到阁外。我清楚地看到尊体绿锈斑斑,但却掩盖不住它华丽美观的纹饰,这件庄重、大方、气质雄浑的铜尊,仍显得古朴异常。光永同志的手不停地转动尊身让我看,他还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解尊腹所饰是兽面饕餮纹,尊形是“天圆地方”等。我大饱眼福,欣赏了一番就告辞回机关去了。
1974年我调博物馆工作,听光永说此尊已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去展览了。光永同志拿出他写的《宝鸡市博物馆新征集的饕餮纹铜尊》(见《文物》1966年1期)一文让我看,还告诉我这件铜尊被发现的经过是:1963年冬季,宝鸡县贾村镇西街农民陈堆在他家后院崖上取土时挖出,当时藏在家里。1965年8月,因生活困难,其弟陈湖将尊背到宝鸡市,以人民币30元出售给龙泉巷废品回收门市部。门市部营业员告诉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佟太放,老佟又告知光永同志,这样才由市博物馆征集收藏。
由于铜尊入馆后未能清除铜锈,在此以前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器内底上的铭文未被发现。1975年,我馆卢连成同志从北京回来,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他告诉我:咱馆铜尊在故宫展后,又被列为出国展品。因出国参展,故宫博物院为其清除锈垢时,发现铭文100多字,并说唐兰先生和上海博物馆马承源同志都写了考释文章即将发表。我听了非常高兴,觉得这形体不凡的铜尊又增添了文字内容,真是锦上添花,成为无价国宝了。我急于知道铭文详细内容。不久,唐、马和张政烺三人的考释文章在《文物》1976年1期上正式发表了。从此这件铜尊就定名为何尊。此后,对何尊铭文作考释的还有李学勤(见《中原文物》1981年1期)、杨宽(见《文物》1983年6期)等人。我于1986年针对各家考释中的史实与年代不符等问题写了《何尊铭文释补》一文(见《考古与文物》1987年4期)。这就是当时学术界对何尊铭文研究的基本情况。其他书籍与文章中,提到何尊铭文内容的那就更多了。
何尊的史料价值主要是它铭文所记的历史事实。铭文是铸在尊内底上,共12行122字。铭文的大意是:
王初迁殷民于成周时,复又遵照武王福祭礼仪,在天室里举行福祭。于四月丙戌日,王在京室训诰宗族小子何说:“从前你的父亲辅佐文王,文王受得大命。武王既已克商,即对天祷告说,要择度此中土,自这里来治理殷民。呜呼!你们还是孩子,对此没有认识。要看你们父辈为朝廷效劳的榜样,去完成使命,敬受赏赐啊!”王的恭德裕天,教训这些不聪敏的人。王训诰完毕,何被赏锡贝币三十朋,何用此来做祭祀的礼器,时在成王五年。
何尊祭文,记载了西周成王五年迁殷顽民于成周时,在四月丙戌日这天,在岐周京室里,王对宗族小子何所作的一次训诰。训诰引用武王诰词来解说这次迁殷顽民于成周,本是武王的意图,动员其宗族小子何去完成这一任务。王训诰完毕,赏给何贝币三十串,何用这贝币做了这件铜尊。因此西周成王五年进行的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就由何自己做的礼器铭文记录下来。这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它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学上又一重大收获。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